课堂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讨论时,应避免以下弊病:
一.忌问题不当,答案浅显,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应该以交流思想、彼此借鉴、集思广益为目的。若对于一个话题,有公认的正确结论,或答案显而易见,则不存在讨论的空间。因此,需要讨论的应该是建设性问题。所谓建设性问题,是指哪些可以增强理解力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连接知识点、解释问题、关注重要问题和核心概念并拓展思维。例如,“物体为什么总向下落?”这一物理问题,对于学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而“你怎样证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这一问题,则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能够引发讨论。所以,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理解,设置恰当的讨论话题,否则,会使讨论流于形式,浪费了时间。
二.忌话题太大,无法驾驭,讨论天马行空
若话题太大,则讨论空间太过于广阔,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扯东扯西,使得讨论流于表面,无法引导深入思考,得不偿失。例如“物理学是怎样推动人类发展的?”这一问题,非顷刻之间能够阐述,不适合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
三.忌时间太短,有讨无论,讨论舍本逐末
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只给三十秒或一分钟时间,美其名曰“高效”,对此做法,笔者不敢苟同。讨论就应该人人发言,交换意见,重在阐述自己的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三十秒时间,可以说出结论,但阐述理由,时间显然不足,这样的讨论,更像是投票,对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毫无意义。
四.忌缺乏准备,泛泛而谈,讨论言之无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讨论之前,需要认真准备,倾听并思考他人的阐述,然后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否则,讨论必然言之无物。对此,给出以下建议:提前安排话题,要求学生提前思考;或者,在他人发言之后,留出思考、准备的时间。
五.忌分组不当,组员过多,讨论机会不均
课堂教学的讨论环节,若小组成员过多,则很难做到人人发言,充分表达。建议每个小组以三人为宜,要求轮流发言。
其他建议
1. 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工具,为深入讨论提供支撑。例如,将联系-拓展-提问的思路与讨论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是讨论内容更加丰富,思考更加深入。
2. 设置讨论规则。设定要发言要求及顺序、发言时间(最好有定时器)、沉默时间、记录要求。例如每人发言限时一点五分钟,若不足一点五分钟,则组员必须保持沉默;一人发言之后,沉默一分钟,用于思考和整理思路等;清晰、可执行的规则能够保证发言机会均等,且使讨论更加有效。
3.提供记录表格,及时记录关键词,能够捕捉转瞬即逝的思维灵感,也有利于归纳他人的核心观点,使讨论不会离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