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什么是想象力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很多父母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孩子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创造力。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将已有的事物通过联系、组合、发散等方式重新再造的思维过程。想象力不是空想、瞎想、无中生有,一定是基于对日常生活和事物的观察和积累之上的。就像虽然我们没有见过外星人,但想象出来的外星人的形象还是和地球人的形象相关联,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就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奇书,里面提到各种各样的怪物、异兽、神仙等。书中神兽的形象光怪陆离,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现有的动物的形象上变形而来,比如九头鸟、九尾狐、天狗等,还有龙、凤等其实都是几种动物的形象组合。这些都反映了古人是在一定认知基础上进行的理解和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对世界的了解和探索之后逐渐萌芽的。但是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好奇心转化为想象力即多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即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也不要灌输知识,而是用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家长多问“为什么”来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和生活体验。
在绘画过程中,想象力的扩展也不全是突发奇想、灵感并发,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长期练习和积累。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素材、注意场景的观察和感受,以及静物单体的练习和场景的拓展。家长要有耐心,不能要求孩子在短时间内总能呈现出良好的画面效果,只要比之前进步一点、有创新的地方,就要大力发扬。
如今,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已经不仅仅是“像”和“美”了,最重要的是对生活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洞察,并在作品中体现出其独创性,甚至解决方法。而这些都离不开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