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情,孩子们做得比我们好,是什么呢?
是“专注”。
》》》
论专注力,我连自家一岁半的小侄儿都比不过。我发现,他每次只玩一个玩具,玩很长时间,直到把玩具五马分尸,琢磨透了,才肯罢休。
好比最近他玩钥匙,试图越狱,打开门出去玩儿。身高不够,板凳来凑,他就愣是站在板凳上,跟门和钥匙较劲一个小时。
又比如前一阵春节期间,奶奶给他买了个手提红灯笼,给他乐的,拿着东看看西瞧瞧,一直研究那个灯笼,就在最近每天把灯笼大卸八块,打开再安装好,打开再安装好,乐此不疲。
小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每次都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似乎除那个玩具,外界都与他无关。专注力这件事情,小孩子比我们做得好多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因为这正是我们所缺的。
》》》
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时代下,知识变得唾手可得,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和充足的精力,自我充电、自我提升这件事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于是我们想学的技能越来越多,不断入手这样或那样的付费课程,恨不得一秒内吸收所有的知识,变为自己的。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学着这个课程,还没学完的时候,发现另一个课程也不错,在第一个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就去学习第二个,就这样不断地捡一个丢一个,捡一个丢一个,知识没学多少,却搞得整个人都抑郁了。
随后我们付费去学习时间管理,试图通过时间管理技术层面的提高来为自己创造更多时间,让自己变得更为高效。
事实上,与其学习时间管理,不如跟小孩子去学习专注力。在特定的时间,专注特定的事件,按照轻重缓急,做完一个,再做另外一个,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来,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做到位,这样才是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的姿势。
作为成年人, 我们心里装的事情多,欲望更强烈,周围也总是存在各种诱惑。比如,我们总是试图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推进两三件事,在做A的时候,脑海里构思B和C, 初衷是提高效率,结果往往是每件事情都大打折扣。
还有以前我学习的时候,如果我手机有消息推送的声音,就会赶紧拿起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然后呢,又瞥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微博推送,按耐不住就打开了,结果就是玩一上午手机,该干的事情没有干,最后懊恼不已。这就是我们身边所存在的最大的诱惑——手机。它不断转移着我们的注意力。
记得民国时期的梁漱溟先生,曾提到过“郑重”这样一种态度,就是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就像小孩子玩玩具那样。
试想如果用郑重的态度专注于手头的每件事,就会消除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被周围事物所诱惑的问题。
所以现在我倾向于将时间分为上午、中午、下午三段时间,每段时间再细分为三个小时,每个小时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中间的休息时间,能够用来回复一些微信消息,每个小时不一样的任务,避免了大脑的懈怠和厌倦,效率和幸福感大大提高。
我们怎么对待时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也决定着度过怎样的人生。
人生每一天都在倒计时,时间很宝贵,专注一些,无论是专注工作,还是专注学习,还是专注地陪伴家人,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体现它的价值吧。
世界很大,人生很美,共同思考,共同成长,心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