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了4个多小时,就干了一件事儿——给《创造》这本书做读书笔记。
这不是我第一次做读书笔记。在我电脑的硬盘深处,有一串长长的读书笔记列表,不过全都是半成品,没一篇是完整的。要么是书读完了,笔记落下了,要么就是干脆连书都没读完,整体搁置了。
这次之所以能做完整本书的笔记,不是良心发现了,也不是大彻大悟了,更不是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其目的,说出来还有点羞羞的可耻,是为了钱,为了给李笑来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举办的【十分钟读完一本书】栏目投稿。只要投稿通过,那这篇文章所得的赞赏,就全部归做笔记者所有。(一个人穷了真是啥赚钱的方法都愿意尝试啊)
做是做完了,但我还不够满意,所以也还没有投稿。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必须去好好梳理一下整本书的脉络,看看作者都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针对各个问题展开层层论述与解答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更深的体会到作者的论述广度与思考深度,不由自主地会去揣摩作者的整体行文逻辑,甚至会看出那些逻辑不清或证据不足的地方来。
这个整理与思考的过程,比钱更有价值。
所以,我也就此确定了自己的一条读书原则: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如果,再加上思维导图就更完美了。(我还没学过思维导图,下周就要学会它!)
当然,以上原则一般针对的是非虚构类书籍。对于小说,故事,包括纪实性文学等,列一列人物关系图谱,或者整体事件走向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做特别细致的读书笔记。毕竟,一个主要是拿来摄取信息,学习知识,一个更多是为了审美,或者只是享受阅读故事的快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