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手帕

      早上坐车,车里多是惺忪的睡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很少能看见全车人都精神抖擞的时候。我前面坐着的那个女孩,正慵懒的靠在男朋友的肩膀上闭目养神。她的男朋友大概是怕动作太大会弄醒她,于是倾斜的半个身体一直僵硬的保持着微微15度。天气有些热,车里的空气更加的闷,再加上他身材微胖,只一会工夫他就出了汗。这时,他从裤子口袋里费力的掏出了一块手帕,擦了擦后脑的汗水,我的注意力便集中了那块手帕上,本来一幅甜蜜轻松的清早情侣图,忽地随着我眼里的灯光一变,聚焦到一个小物件上,这也算上班途中的所得了吧。

      手帕,曾在东西方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手帕在西方流行于中世纪的欧洲,为贵族阶级所用,甚至有法律禁止平民使用手帕。即便时至今日,手帕已经不像它最辉煌的时期那样专作为身份的象征,但提到西方社会的绅士,却免不了在头脑里映出一个西装革履,胸口衣袋里露出手帕一角的男人形象。而在古老的东方,手帕最早可追溯到汉朝,那时手帕还是以头巾的形式出现的,相较于西方的身份象征,东方的手帕更看重实用性,捆头发擦汗,用处多多。但手帕有一个功用在东西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作为传情的信物,中国的戏曲中,家教甚好的姑娘看上某家公子,不可像现在的小姑娘追星那般上来就喊人家老公,须拿捏着分寸以物托情,于是,随身携带的绢帕成了最便利也有诚意的信物。见帕如见人。虽然传情的信物在中国古代还有香囊,头发,指甲,肚兜之类的,但从可操作性和礼仪度来说,手帕最为合体。香囊略大胆,肚兜则粗俗下流,指甲那是晴雯玩剩下的,人将死时以做念想,实在无味,而头发,多是相好以后表达忠贞用的,初始阶段的示爱过程里不多见,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出手就赠头发那太不检点了。在莎翁的悲剧《奥塞罗》里,男主人公奥塞罗因为一方手帕误会自己的妻子和别人有染,终至夫妻双亡,手帕是传情信物,也成了杀人之器,真是成也箫何败也箫何。

      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手帕还是林黛玉的。林姑娘小性,牙尖嘴利,有一次讥讽宝玉是只呆鹅,顺便将手帕扔了过去。姑娘家娇嗔,不知道要使用多少手帕才足够擦汗,掩嘴,扔呆鹅,写诗稿,咳肺血,手帕在林姑娘这里,作用似乎又多出了许多。宝玉和宝钗大婚的那天,潇湘馆里黛玉气若悬丝,拼尽最后的力气焚了手帕,那上面是宝玉和她互明心意后她做的诗稿,一切已去,那些成了灰烬的手帕当随林姑娘去了。这一处描写,却无形的赋予了手帕些许悲凉的苦楚,使人觉得黛玉的手帕,温软的质地背后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无奈与不甘。

      现代人多用纸巾,用手帕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从前还用手帕包过饭盒,后来等到上大学,手帕忽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纸巾的登堂入室慢慢从摩登变成家常,手帕反而变得不同凡响了。现在见到使用手帕的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不过日本人迄今为止仍然延续着使用手帕的传统,在他们科技卓越发展的背后,因为本国资源匮乏而生出的对物的敬畏与遵从之感还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使用手帕不见得是因为注重生活品质,而是因为纸巾的大量使用需要伐木吧。

      我们办公室也有使用手帕的同事,每次在过道看见他,他都是边用手帕擦着手,边将手帕叠好揣进裤兜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个不修边幅很随意的人,在使用手帕这点上,我却非常想像他学习,当然,我是不会拿它作为定情信物的,它没有给我这样的机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往今来,无论是翩翩绅士或是名门闺秀无一不对手帕情有独钟。手帕虽小,但却承载了凝重的眼泪,缓解人们的哀伤;甚至撮合...
    阿凤米卡阅读 1,908评论 1 3
  • 作者:清风悲秋五月就这样不辞而别异乡的梦醒了没听够夜半蛙鸣却有几声犬吠在春雨似秋凉的夜里让人难眠五月就这样不辞而别...
    清风悲秋阅读 259评论 0 0
  • 自上大学的时候,与女友异地分离,那个时候的感觉不过是再熬几年,毕业以后自然在同一个城市。然而毕业不到三个月,以前的...
    好好先生潘森阅读 162评论 0 0
  • 今天小灶群发起的话题,目前为止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我想了想,要是前两年我还能回答这个问题,那时心理有三大憾事,在我心...
    猫良猫良阅读 169评论 0 0
  •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安排。天地悠悠,过...
    藏壹先生阅读 92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