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孔子讲了如何通过学习成为君子的三个阶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一阶段:学+习
我们要学很多知识理论,但是往往没有去练习运用。现眼下有不少人有一种学的焦虑感,害怕被时代抛弃。一些搞知识付费的也利用了这点,搞了不少浅层次学习的知识内容,人会沉浸在这种吸收知识信息的快感中,但发现思维模式并没发生什么改变,很可能会越学越糊涂,这是因为没有通过“习”去消化。通过学加习,我们会有一些学习的成就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阶段:同道参学
通过学+习,有了一定的学问。这个时候,有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参学问道,互相交流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互相求学的过程是会感到非常开心的,现在很少见同道参学的情景了,很多人都感慨知己难寻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阶段: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也!
随着我们的学习,学问越来越大,成为了专家,权威或者大师。有了大学问,别人不能认可或者理解你,你却毫不在意,一点不放在心上,这就是有学问的君子了。“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学习本身是为了提升自我,寻求真理,知道我是谁,而不是为了炫耀,显摆或者用自己的学问教训他人。反观现在,很多人学问很大,但是脾气也很大啊。
曾国藩说:上等人,有本事、有学问,又能干,但没脾气,不为情绪所控,能容纳一切。中等人,有本事,有个性,有脾气。这种人,能做事,但会闯祸。下等人,没本事,脾气却很大。
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也!下等人,中等人,上等人?我是哪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