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迷,因为有时候我觉的自己非常的有自信,可面对有些事情的时候,我又发觉自己毫无自信,还有的时候我觉的自己自信过度,应该叫做自负,可有时候我又因为完全没有自信变成了自卑······
自信如此复杂,但又缺她不可,我不经要问一句:
到底什么是自信?自信到底该怎么获得?
在苦苦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三个让我非常的喜欢答案,至于哪个答案才是谜底,下面为你揭晓!
一、自信,死而复生者的纹身
培养自信的方法,那就是去做你所害怕的事,去获得一次成功经验的记录。
——《人性的弱点》
刘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实习生怯生生地问他:“我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刘润老师告诉那个实习生,“自信,是死而复生者的纹身,”
“你去做一件你不可能做到的事吧。”
刘润老师讲他在初中体育课上,老师让他们跳鞍马,那个鞍马虽然长,但是不高,横着跳过去,人人过关。
老师突发奇想,“谁能从侧面跳过去?”侧面?,这就是说除了高度之外,还要有足够的速度,否则这么长的鞍马,很可能因为力量不够而绊住坐在鞍马上,然后飞快地一头栽倒在地上的棕榈垫上。
在这之前的半年,不善体育的刘润老师就是因为跳鞍马摔倒而膝盖受伤,在家躺了两个星期。
刘润老师从那以后望着鞍马本能地害怕起来,越来越恐惧,膝盖似真似假的刺痛。
“这本来也不是要求的项目,不跳也没关系”他对自己说。“不行,你看那么多人跳过去了,你要是放弃了,今后你都会恐惧鞍马的。”
刘润老师不记得自己最后是怎么做出了决定,但是他知道他当时在空中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觉得自己要死了,什么也听不到,死寂一般。
而当小时候的刘润老师再次稳稳地站在地面的时候,他回忆到:
“你知道吗,不,你肯定不知道我当时的感受。似乎我已经和刚才在站在鞍马那边的我,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了,“我可以做到”,天地透明而新鲜,一条自信盘卷如纹身。"
一路顺利的成功,滋生狂妄的自信,终成自大;死而复生的胜利,成就淡定的自信,练达泰然。
所以在刘润老师告诉我,自信是一种经历的奖品,一种战胜自己的恐惧和弱点所获得的纹身,想要获得自信,就去做一件你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真正的自信来自真实世界的有效反馈
有个人问了万维刚老师一个关于过度自信的问题,他问道
万老师,你说《权力带来的脑损伤》主要原因是别人看你说啥都对,自己就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慢慢的就失去换个角度思考的能力。那是不是说自信也是如此,在以前我会主动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或想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但后来有了《得到》之后,更容易看懂事物背后的驱动力,很多不用思考都知道原因。这样下去会不会过度自信?
万维刚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1、你想知道自己的自信是真实能力的反应,还是别人吹捧导致的幻觉,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在现实操作中检验自己。现实中操作得到的反馈才是有效的反馈。
2、但真正的自信从来都不是一开始就成功、一路成功下来养成的。如果你从来没失败过,你的心还是感到有点虚,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面对的是不是真实的世界。
3、真正的自信来自真实世界的有效反馈。你一开始以为自己很懂,结果一上手失败了。然后你发现原来有很多东西是你没想到的。你改变了自己,终于做成了一件事。这种成就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4、经历了多次失败和多次成功,获得了有效的反馈,你就不但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更知道真实世界是什么情况 —— 就好像多次碰壁之后至少知道了墙壁在哪里 —— 这才叫知己知彼,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三、自信实际是人际关系问题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一位青年也存在没有自信的困扰,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总是会因为担心”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被人笑话“或者”如果发表离题的意见也许会被人瞧不起“之类的问题而犹豫不决。他甚至都不敢在人前开个小小的玩笑。
青年说他这么小心翼翼,是为了能够不被嘲笑、不被小瞧。
针对这样的问题,哲人说到:这是由于他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所以才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真的自己。当一个人的时候,他一定更能够放声歌唱、随着音乐起舞或者是高谈阔论。所以应该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因为并不是”本真的自己不存在”,只是无法在人前展露出来。
所以自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人际关系问题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了解阿德勒哲学,这套哲学是教我们怎么主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但是意义,我们可以自己选择。
1、活在此时此刻
阿德勒哲学认为人生并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地的线 —— 人生是无数个“点”的连续。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体会,好好享受。这就好比旅游,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才算旅游 —— 是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已经开始了,路上每一处点点滴滴都值得欣赏。
如果你不能认真地活着,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不喜欢当前的自己,那你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幸福。
2、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打的一个比方是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但是最终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决定。强迫马喝水就是干涉了马的课题。
同样的,当你担心害怕失败,担心嘲笑的时候,你也要明白他对你如何评价是他的课题,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事你自己的课题。
3.建立共同体感觉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的终点则是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共同体感觉”。课题分离解决自由的问题,共同体感觉解决幸福的问题。建立共同体感觉分三步。
第一步叫“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就是要接受自己 —— 我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我承认,但是我能接受我自己。
第二步叫“他者信赖”。阿德勒要求我们无条件地相信别人。
第三步叫“他者贡献”。幸福来自对共同体的贡献感。
有了自我接纳,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后果,你才不怕被别人背叛,你才会有他者信赖。有了他者信赖,把别人当做是伙伴,你才愿意做他者贡献。
所以,当你活在此时此刻,你就可以随时处在成长状态,人生不再一条直线,用一时的成败决定自己。当你学会课题分离,你就不会再让被人的看法和意见影响和控制自己,你起码有了自由。而通过建立共同体感觉,你还能一直获得幸福。
我的看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想获得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鼓起勇气不停的去尝试,也可以刻意练习。一开始我们的尝试肯定得到的多是失败,所以一定要衡量失败的结果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当我们小范围的尝试后并建立了成功的经验后,我们就可以到更大的舞台去施展。
同时如果小范围一直成功的话,为了避免盲目自信,我们就应该更去真实的世界锻炼自己,获得更有效的反馈,也许你在班级里一直考第一,但是在整个学校年纪或者整个城市能获得什么样的成绩,也至关重要,知己知彼后的自信, 就不是盲目自信。
最后,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总有一些能力不到的地方。在这个领域我们可能唯一得到的只有失败,甚至都没有小成功给我们自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阿德勒哲学给予我们心理能量,告诉我们虽然失败了,但幸福依旧,人生依然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