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悄然而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却也是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出每年阳历12月22或23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称之为“冬至”。
据史书记载,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亚岁”,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饺子,南汤圆,五里不同风。
冬至这天,贵阳的牛羊肉粉馆、饭店一律满座。与友相约,带上相机,去鲤鱼街寻“深巷牛肉粉”。
多年前朋友从澳洲回来时,她的朋友隆重对大家介绍——这是宇宙第一好吃的牛肉粉。特点有二:一是位于鲤鱼街的深巷里,不好找,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带路,至迷路都未必能找到;二是它家的特色是凉拌小肚(du,第三声),用贵阳人深爱的折耳根凉拌,香辣辣的另装一碗,吃时挟几片,在牛肉汤里烫一下,立刻变得香糯绵软。
粉馆里相当热闹。四个女人围着灶台,不停的为食客制作和送上美味。一条小小巷道,仅容两人侧身而过的地方,被巧妙的安上八仙桌。好在大家对环境也不怎么计较,在意的,是那一碗滋味独特,藏在巷中仍让人心心念念前往寻找的牛肉粉。
来,上图,看看传说中的一碗拌皮是什么样的吧。
折耳根是贵州人的乡愁,也是特享的一份幸福,四川人吃叶,贵州人吃根,一根根散发着淡淡草药香和微微泥腥味的折耳根,用辣椒、酱油、香葱、少许白糖拌成一份菜。很多人不能接受,然而喜欢的人却视为心头所好。
吃完粉,在深巷里漫步,用镜头看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致。
这位大姐种的冬青树已经20多年了,寒冬里,结了红红的果子。
熟悉,因为离单位不远,因为那份烟火气。陌生,是因为虽然相隔不远,但平时单位、家、菜场这三点一线的线路图很少会触及到这里,特别是从镜头中看过去,过滤掉很多杂物,多了很多暖意。
这个阿姨在院子里听着歌曲,一边快乐的唱着歌,一边麻利的切着菜。谁说陋巷无欢?
杜甫的诗《小至》说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熬过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春天就不远了。
睡前收到闺蜜的微信——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尽管不常相聚,在特别的日子,总是相互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