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首霸,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当然,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首功应该归于管仲,正所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但是,齐桓公自身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与礼贤下士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过来说是齐桓公气度和眼光成就了管仲,是他让管仲这块金子发了光!
在小编看来,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良禽和佳木的关系,良禽离开了佳木便失去了意义,佳木没有良禽的衬托也会失去光泽,二人属于相互成全。所以管仲死后,齐桓公也日渐昏庸,由于听信了易牙、竖刁、开方等人的谗言以致在内乱中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成为了新的齐国国君,也就是齐孝公。这时候宋襄公由于把公子昭扶上了君位,便自以为是,开始幻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但是一方面宋国只是个小国,另一方面宋襄公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所以根本没有实力争当霸主。
果然,在经历了短暂的幸福时光之后,楚成王终于不干了,彻底跟宋襄公翻脸了。
公元前639年7月,在宋襄公组织的一次会盟上,宋襄公提出应该按爵位高低来评选盟主。因为他自己是公爵,在当时这个爵位是与会众诸侯中最高的,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由自己出任盟主。
不成想话刚说完就遭到了楚成王的反对,楚成王说自己是王爵,认为这个盟主应该由他来当。宋襄公气坏了,指责楚成王的王爵是自封的、根本不算数。没想到楚成王根本不管这一套,楚国的随从官员们见状就立刻脱掉外衣,露出亮铮铮的铠甲,冲上前去,把宋襄公抓了起来。后来经过齐国和鲁国的调解,宋襄公才得以安全回到宋国。
从这次评选盟主之事来看,宋襄公充分暴露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弱智。在周天子大权旁落、礼崩乐坏的乱世,爵位如果管用的话,哪还有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或许宋襄公根本没有意识到:成为盟主靠的是绝对实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能打胜仗,能把其他诸侯国打服。
很显然,宋国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政治上的弱智是宋襄公不合格的第一个表现。
宋襄公第二个不合格体现在楚宋泓水之战中,即宋襄公在战争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蠢猪式仁义”(也叫宋襄公之仁)。
我们常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兼并战中更是将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春秋无义战”。但是,宋襄公却在两军交战时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当时楚军和宋军在泓水两岸驻扎对峙,准备决战。不久,楚军开始渡河,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兵多将广,大白天就敢渡河。趁他们刚到河中间,我们让军队迎头痛击,保证打得他们狼狈而逃。”没想到,宋襄公却说:“你说得可不对,我们是讲仁义的国家啊,怎能在人家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就打人家呢?”公子目夷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军过河。
等到楚军上岸后,公子目夷看楚军正急忙排列军队,队伍还很混乱,就对宋襄公说:“我们再不能失去战机了!趁他们没把阵势摆好,我们赶快进攻。”结果宋襄公又将他责备了一番:“我们是讲仁义的国家啊,怎能在人家没摆好队伍时就进攻。那不是乘人之危嘛!”公子目夷目瞪口呆。
结果可想而知,楚军列阵完毕就开始进攻,宋军根本不是强大楚军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乱军之中,宋襄公中了一箭,狼狈而逃。由于伤势严重,仅仅过了一年就带着他的“霸主白日梦”含恨而死。
有人认为宋襄公此举是具有贵族精神,对此小编不敢苟同。对百姓来说,有一个仁慈的君主应该是一件幸事;但是倘若君主的仁慈用错了对象,那这样的君主之于百姓和将士则是不幸。宋襄公恰恰是过于妇人之仁,以至于错失最佳战机,不仅导致战争失败,而且害死了无数无辜的将士。这难道就是所谓贵族精神的终极追求吗?
所以,对敌人过于仁慈以致迂腐是宋襄公不合格的第二个表现。
那么,真正合格的国君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不妨从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身上找找答案。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前面我们提到,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位霸主既有管仲的功劳也有自己的努力。但是齐桓公也有很多缺点,不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具有自知之明。
在拜管仲为相后,齐桓公对管仲坦白道:“寡人有三大缺点:1.喜欢玩耍,打猎时往往直到天黑才回宫;2.爱好喝酒,有时不分日夜,往往耽误上朝办公的时间;3.沉迷美色,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路,所以宫中多藏妙龄女子。”
但是管仲却不以为然,他说:君上这些习惯不太好,但也不是大毛病;人有七情六欲,一国之君并非都要做圣人,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了。
于是齐桓公就问:那依你说,什么才是大缺点呢?
管仲说:“对于国君而言,最可怕的缺点只有两点:一是优柔寡断,二是怠惰不前。优柔寡断不利于处理政务,导致忠奸不分,久之法令不行,民心离失;怠惰不前就会丧失良机,让他国抢了先机,最终陷入挨打的局面。”
齐桓公不是圣人,也免不了优柔寡断、怠惰不前,但是他善于听取建议并勇于改正。在管仲的监督之下,齐桓公克服了这两个可怕的缺点,最终成为一代霸主。
而我们回过头来看宋襄公:他一是没有自知之明、缺乏政治智商,不去想如何提高实力,却幻想通过爵位高低来评选盟主,可谓“怠惰不前”;二是妇人之仁、迂腐至极,可谓“优柔寡断”。这还不够,宋襄公还自以为是、不虚心纳谏。所以,两相对比,我们就能发现:宋襄公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如管仲所言,对一个国君而言,真正可怕的缺点是优柔寡断、怠惰不前。很可惜,宋襄公两个缺点都有,却偏偏还做着成为霸主的白日梦。因此,管仲的话用来解释宋襄公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简直一针见血!试问,如此昏君,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