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相信小朋友会异口同声回答“做作业”,是的,作业是孩子的任务,每天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巩固,才能查缺补漏,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回家后,儿子吃点水果,喝点水,补充点能量,立马做作业,我手执一书,一旁作陪,这似乎成了一道固定的风景。做完作业,两人一起检查,分析原因,纠正失误,吸取教训。然后,诵读童诗。小家伙自己上传作业,忙得不亦乐乎。对于电子产品,孩子与生俱来都感兴趣,参与对此有关的事项,也会乐此不疲。兴趣是要引导的,关键是引到正途上来。
饭后,七点半多,开始和儿子从事一项“神秘”的活动,带着一把铁锨出门了。夜幕已徐徐拉开,调皮的小星星在遥远的天边闪闪眨着眼。
我们直奔房前屋后的草稞,夜晚的草丛黑魆魆一片,影影绰绰,天然的歌唱家——小蟋蟀早在里面尽情地放歌。
儿子在一旁打着手电照明,我手执铁锨,这儿撅撅,那边挖挖,一会儿又换个地方。干啥呢?挖蚯蚓,儿子的科学作业:挖一条蚯蚓,准备一堆湿土,一堆干土,观察蚯蚓钻哪堆土?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从小引导孩子从事科学小实践,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不作美,天旱缘故,即便草木葱茏地方,土地还是比较干燥,连翻了几处还是不见蚯蚓的踪影,未免有点失望。半个多小时,一无所获,商量儿子“回吧?”儿子有点踌躇,作业怎么办?我想个折中方法:回家查查有关蚯蚓知识的网页,也算间接学到蚯蚓的相关知识。儿子眼睛一亮。
回到家,百度出蚯蚓的网页,上面的内容更详尽,彩图栩栩如生,有关蚯蚓的结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的介绍细致入微,儿子满感兴趣地看着,不时询问着,相信他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也接受了一定的科学小常识。
休息间隙,儿子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递给我,《父母课堂》,几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多么熟悉的字眼,久违了,我的朋友,我们又可以面对面交流,探讨。久违了,我的不出声老师,我又可以向你尽情地请教,学习。从你身上,我学到了一定的教育理念,里面的一些方法,皆可做一定的生活、学习借鉴。专家的名言,照亮了前行的路,成功的事例,激起了我们携子尝试的步伐。你虽小,却包容教育界万象,你虽不言,却润物无声,桃李成蹊。你像春风,唤醒了万物,你像夏雨,荡涤了微尘,你像秋霜,送出硕果,你像冬雪,孕育了希望。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