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个热搜话题——#白发校长希望培育出怎样的孩子#”看到这个话题,我仔细想了想,这个社会到底需要学校培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依这位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来看,办学校最不能亏的有两点:一是碗里的饭,这是孩子的现在;二是老师的培训,这是孩子的未来。
他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上学读书走出乡村,最起码能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有稳定的情绪,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如果大家的孩子都能这样,社会一定是文明的。国家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更加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们都拥有了爱的能力,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国家。
而在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看来,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
她说:“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她希望她一手建立起来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培养出的女孩,能够走出大山,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张桂梅希望她们能飞得高,飞得远,而不是早早辍学,早早嫁人,一辈子呆在大山里。
那么,这个社会,到底需要学校培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想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吧!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拥有作为人最基本的品质——有德。“德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道德品行。而我所提到的“有德”,也就是说“要拥有良好的个人美德以及光明磊落的品行”。
《战国策》中有云:“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也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由此可见,德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所在。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去靠近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其次,在我看来,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孩子。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热爱劳动意味着很多,意味着会有责任心、意味着会上进、意味着会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想要的。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给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进而实现一个人存于世间的个人价值。
可能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理想,没有太高的能力,他们只想做个普通人。但是,普通人所付出的劳动,同样创造了价值,也为自己获得了财富。而正是一个个劳动,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与成长,让中国愈发强大。
总之,社会需要的人一定拥有健全的人格。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普通与不普通,能够坚强自我、乐观工作,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与人和平相处。他们也能够好好地爱人,好好的被爱,能够在自己的小生活中,劳动着,奉献着,为国家的兴盛,做出点点努力。
而我也期待着,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到足够的关注与正确的引导,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