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才发现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十天的精读营就这么结束了,然而这种输入然后强迫自己输出的学习方式真的是要告一段落了吗?
对于我来说这却是一个开始。我知道这十天并没有让自己就养成了读书后强迫自己写收获感想的习惯,但这种学习思维能在自己的大脑里得到了强化,让自己有了以后读书要记得写点收获的意识,我觉得这是自己参加这次主题营的重大收获之一。
说着也搞笑,高考语文考89分的我,这么低分一定是当时作文离题才造成这个结果的,然而在主题营里却能连续十天逼迫自己每天都写六七百字的人读书收获,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直都是动笔困难户的我,一说到写东西,尤其是有最低字数限制的,更是神经一紧,头脑空白,无从下手,回想起高中的每次作文对当时来说简直是个噩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现在终于明白了当时为什么如此恐惧写作文了,积累量太少,素材少,所以阅读量的匮乏才是真正限制自己想象的真正原因呀。
主题营的这十天可以说是打破了自己下笔的心理障碍。从刚开始动手会想到无东西可写的自我设限,到先动笔写一点,能写多少是多少,先完成再完美的自我鼓励,自我降低难度,从而“欺骗”自己先迈出第一步再到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小进步。
不过我也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完成的任务也只是停留在仅仅完成的层面,质量上还有无穷大的进步空间,自我打击地可以说是“很菜”,但想到写作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大量的积累以及长久的写作练习才能有好的作品输出,所以想到这里,自己能坚持十天的读书与输出,这个表现也知足了。但也不能停留在知足层面上太久,所以接下来我还会坚持阅读,坚持每次阅读后写感悟。
微习惯带给我的两个习惯
这次主题营我选的书籍是《微习惯》,看题目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习惯的书。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培养一个习惯里面隐藏着这么多学问。
一个习惯的养成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把习惯微小化和坚持,个人觉得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两者相互影响着,而且影响很大。把习惯微小化这关系着我们能否把习惯坚持下去,而也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等得到习惯带来的回报。
微习惯就是把习惯微小化,小到你不会有要去完成它时而产生心理负担,小到你要去完成它时无需有过多的准备,小到简单得就像动动脚趾头就能做到的一些简单动作。正是把习惯微小化了,所以把要做的事变得简单、容易,省时又省力,使得我们的大脑不会有要去抵触它的反应。微习惯的这些特性使得我们在进行习惯的培养时不累,不烧脑,不用意志力去支撑,所以很容易坚持。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坚持下去,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习惯效果回报趋势就像复利曲线图那样,越是到后面,效果越惊人。
基于以上两点,我给自己计划了两个微习惯的培养计划:每天一个以上的俯卧撑和看两页书以上,在精读应开始时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俯卧撑可以健身,而读书可以健脑,两者结合,长久坚持下去我想我不但会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时也会拥有一个丰富的大脑。
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几天,但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把这两个习惯培养成就像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平常的融进自己的生命中。如果能顺利收获这两个习惯,那么这十天的精读营精读的这本书的收获也超值了。
别等事事都准备好,事事都有时间才去做
三月份的十天十本书,自己没参加,当时是给自己找了种种借口,各种忙,因而就没考虑报名。现在想想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不敢走出舒适区,不想给自己找事做。当时总觉得上班那么累了,还要一天完成一本书,岂不是累上加了,完成不了任务还会被扣掉押金等等各种自己空想出来的原因,因而三月主题营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经历了五月份的这次精读营,有时候上班的确有点忙,下班了也很疲惫,甚至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占用了下班休息时间,但最终还不照样顺顺利利过来了。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与其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徘徊,不如干脆做了再说,大不了遇到问题就兵来将挡,水来土当,走出第一步后面自然会有办法再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迈出了第一个脚,没准备好可以走边准备;没时间,可以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挪出点时间,没有多少件事是可以等我们完全准备好才行动的,没事给自己找点事,打磨一下自己,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咦!原来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