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时代的作品以及后世历代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
一、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文言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词汇、语法系统。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领
(一)着力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指引这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我们曾得出如下谈论:1、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2、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他们所言志、所载道。3、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4、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的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文言文教学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而这些都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上。 文言文教学设计,主要工作就是要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中,找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获取纲举目张的抓手。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其过程是:(一)对课文进行教学解读,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要细读课文,从文本的具体段落、语句中,确定文本的要紧处,解读的关键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文言现象,确定“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及文言特殊句为教学重点。(二)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的学情,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如果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朝代不清楚,尤其是对文本主旨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在课前或者课中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三)确定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同时考虑文言、文章与文学这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文化的高度。(四)确定教学落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用王荣生教授对实用类文章教学设计理念分析课例《伯牙绝弦》(课例请在群资料中查看,有两个课例供大家学习,作业分析第一篇—-获特等奖那篇)。
答:根据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而这些都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上。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体会。
课例中杨晓松老师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杨老师首先读懂课文,用自读、小组读、老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然后进行炼字炼句训练,让学生理解并读好感叹词、句子停顿、小组合作理解词语意思、句子意思,串讲整篇短文的意思。最后,小组合作,探究知音,帮助学生对集中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重点理解,学生感受朋友间的纯真友情。
课堂拓展阅读伯牙在钟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人的真挚友情,体现出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