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感受

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医生还是我自己,都说不清我到底归属于什么病。由于经常去医院,看了很多普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宣传公告,如果进行“对号入座”的话,我发现,上面列举的所有的病(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对应的症状,我都符合或是部分符合,但我也知道,心理精神疾病的诊断,没那么简单,不能随便给自己贴标签。

从我第一次接受正规治疗(2010年)到现在的八年时间里,我进了很多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见了很多不同的医生、专家甚至是医院院长,多次被当成教学案例或疑难病例进行会诊,这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而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也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其中重合最多的结论就是“抑郁症”(下文就以抑郁症为代表来叙述,不再重复其他)。我也知道自己不仅仅是抑郁症那么简单,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这是我清醒时最大的优点。现在,我已经不去追究我到底是什么病,也许是混合的吧,就如并发症或“交叉感染”那样。我目前只想知道:我如何能够在不住院的情况下,不要那么痛苦地活着并坚持工作。只是,寻寻觅觅,不断尝试,不断失望,努力得心都寒了,也找不到一个比较持久且有效的办法。

以下我简单谈谈我对抑郁症的认识,不专业,也不够全面,毕竟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只作为一个长期生病的患者来谈论自己对于这种类型的病的感受。

第一,我想说的是我对于疾病的感知的滞后性。

跟大部分病友一样,刚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会是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十几年前,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严重的睡眠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开始频繁地折磨我,曾经怀疑自己生了很大的病,却在医院的仪器下检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那时,每次听到医生说“放心吧,没问题”,我都特别失落和无助,连检查的医生都很惊讶我当时的表情,她觉得我应该高兴才对。我想,哪怕当时的医生告诉我“你是癌症晚期”,我都会很开心,真的!我当然知道癌症晚期是绝症,也特别痛苦,但至少病因明确、病灶清晰,至少仪器可以检查出来的,至少那是一个有期徒刑!

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包括失眠、早醒或嗜睡等睡眠问题)、情绪不好而且有各种身体症状却检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都无法消除或减轻,那不妨去医院的精神心理科看看,也许能发现问题。早日发现,及时治疗,预后也会好一些,千万别像我一样拖了五六年,直到思维混乱、意识不清才被强制住院,那已经有点晚了,康复也就更加困难了。这真的是血泪满满的教训。

第二,我想说的是关于抑郁症的病耻感。

我,在一个发达地区,是一个大学生,是一个人民教师,尚且深深地感到这种病给自己带来的那种“丢脸”“抬不起头”和“耻辱”的感觉,那么,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病耻感估计会更加强烈。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却要由患者自己承受,只能默默希望社会的发展,能推动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相应疾病的治疗吧。

抑郁症的病耻感,来源于“不了解”和“不理解”。精神心理疾病是无法用仪器检测出来的,目前只能通过一些量表测试以及临床医生的经验进行诊断,因此,没有有力的“证据”!而大众对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缺失,所以造成了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想不开”“小心眼”“玻璃心”“无病呻吟”“不坚强”“意志力太差”……好好的一个人,又不会缺胳膊少腿;好好的生活,也不会缺衣少食,怎么就抑郁了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于是,抑郁症,经常被认为是“矫情”和“做作”出来的病,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

严重的污名化,导致很多患者不敢就医,更不敢公开自己的病情(包括我);社会大众对精神心理病的误解,也导致了周围的人对患者的疏远和隔离,甚至是抛弃。曾经有句话说“谈癌色变”,其实,我倒是觉得,癌症还算好——至少还有人同情;至少大家都承认那是生病、是无奈的事情;至少周围的人不会责怪患者“太软弱”;至少患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不用再忍受亲人朋友那种不理解的“好心劝导”,也不用忍受周围人的歧视的眼光和议论。大不了,也就是死。

求生,是人的本能,所以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应该都是畏惧死亡的吧。但我觉得,死,并不是最可怕的,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对于特定的人而言,死反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可怕的是,生不如死却又求死不得,就如现在的我一样。是的,我真的很想很想死,尽管我有很多舍不得的人和情,但有时真的很想自私一次——不顾一切地结束自己的痛苦。我这些年也自杀了很多次,只是都被救回来了,也许上天就是想留着我把《木棉红》写完吧?但愿如此。深深地记得,每次自杀未遂之后,我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周围的人,那种恐惧,真的超过了死亡这件事情,以至于我后来想要自杀时都有点犹豫——怕死不了而导致种种不堪的后果。

其实,抑郁症所带来的痛苦,真的不会比癌症少,李兰妮(一位同时患癌症和抑郁症的作家)说过“抑郁症比癌症更痛苦”,有比较有真相啊。反正,如果可以换,我宁愿自己得癌症,哪怕是多种癌症并发,我也乐意!因为,那样的话,至少我还能大声地说“我得癌症啦!我快死啦!”;至少我住院的时候,还有人身自由,也许还会有很多人来看我;如果我还坚持去上班,那么我应该还能听到好多人夸我“很坚强”。而现在,我敢说,我的痛苦、我的血泪,绝对不比患癌症少!只有极少数同事和同学能理解一些,也没人夸我,反而听到了种种扎心的评论。这也不能怪别人,因为我知道那只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罢了。

我想,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也许我也跟他们一样的不理解、一样对抑郁症充满误解和怀疑、一样地认为这种病就是“想太多、心太小”。所以,不理解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幸福啊!如果说,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抑郁症的痛苦,那么,从这个层面上说,我宁愿大家永远不要理解这种病,因为理解的代价太大了,我也愿意一直被误解,反正都这么多年了,我对这种种的“传言”“议论”或“开导”也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因此,衷心劝告抑郁症患者:放下那种“为什么他们都不理解我?”的抱怨和委屈,因为,所谓的“感同身受”都是假的。其实,不理解,是没问题的,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是,我特别奢望:我们的普通大众,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口下留情”——不要想当然地进行评论或道德谴责,那就已经很善良了。当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有爱心的话,力所能及地帮帮周围的抑郁症患者,那是再好不过了。不需要冗长的劝导和安慰,只要静静的陪伴和倾听,必要时提供对方需要的一些帮助,为他(她)解决生活或工作上一些的困难,必要时督促就医,能做到这些的人,都是很伟大的善人,就如我遇到的那几位恩人。

第三,说说我对于抑郁症的成因的理解和感受。

几年前,我总是否认我生病的事,总觉得我靠意志力能好起来而拒绝天天服药。李老师、级长和王老师反复耐心地给我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自己后来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再加上,在“吃药确实缓解了我的一些症状”这个铁的现实面前,我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病,也终于接受了“我目前需要按时服药”这件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迄今为止,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也无法对抑郁症的根源做出充分而全面的解释,其实,精神心理疾病的成因都是比较复杂的,或许有一天人类对大脑剖析得更具体了,这类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更深入的解释吧。所以,根本没有医学学习背景的我,只能谈谈自己的所知所感,主要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来谈。

通俗一点说,抑郁症的生理因素(生物因素)是大脑神经元中的五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缺失而导致较为持久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问题。因此,抗抑郁药就是基于这个原理产生作用的:促进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或抑制神经元对它们的吸收,从而增加它们在大脑中的浓度,提高兴奋感。类似于“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糖尿病患者就需要定期补充胰岛素”这个道理,只是,不同的是,糖尿病是可以通过尿糖进行比较精确的检测和预防,也能直接口服或注射胰岛素从而快速降低血糖浓度,而对于抑郁症,目前无法精确检测到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更不能直接对大脑注射这些神经递质,只能通过药物去刺激或抑制神经元,从而调节这种物质的浓度。但药物也无法具体到针对哪个神经元发生作用,所以治疗起来就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正因为这样,很多抗抑郁药都有引起躁狂的风险,因为五羟色胺等的浓度太高就会导致“太兴奋”而引起躁狂症,那已经是另一种病了。

了解这些之后,也许,你就不会太排斥药物治疗了,也不会对药物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也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抗抑郁的药物起效比较慢。药物不过如此,治标不治本,但在急性发作期,药物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只是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当然,这段等待药物起作用的时间真的特别煎熬——不仅要忍受抑郁症本身的痛苦,还要忍受药物副作用的折磨。因为这段时间是药物的副作用最肆虐的时间,而正作用却还没发挥出来。但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副作用一般会自行缓解,正作用起效,抑郁症的痛苦就会有所减轻。因此,如果你真的需要吃药(听医生的),希望你能坚持过这段时间,耐心等待,熬过去,就有可能从抑郁的深渊中爬出来,重见天日。

作为一种身心疾病,抑郁症的成因中,绝对包含心理因素,也就是由自身性格原因、外部环境、突发事件等引起的心理失调,从而导致抑郁。这是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的依据。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加大了抑郁症的治疗难度,这也是抑郁症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由于药物治疗只是人工地强制性地提高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所以,一旦停药或产生耐药反应,药物带来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或消失殆尽,而患者的性格、周围环境以及认知却没什么变化,突发事件引发的后果也还在那里,于是,复发就是必然事件了。而要通过“心理因素”这个层面来治疗抑郁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且效果缓慢,因为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特别困难的,需要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长期合作,这无论是对心理治疗师还是对患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让抑郁症的治疗有了摆脱药物的可能性,虽然很难,但至少那是有可能的。类似于白血病的治疗,输血可以比较快速缓解症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救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换骨髓,才能治本,才有希望彻底康复,但那是大手术而且风险很大。同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就如“输血”一样,是从外部提供那些神经递质,比较安全,可以救急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心理治疗,如同是给心灵“换骨髓”,这个过程相当痛苦,真的!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认知习惯,剖开伤疤重新疗伤,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需要很大勇气和耐心,也有很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但只有这样,才能自源性地调节大脑中的递质浓度,才能彻底好起来,才有摆脱药物的可能。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并不矛盾,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生理方面的原因,一般都是导致个体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而心理因素则是触发作用吧,这也是大众对抑郁症存在误解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家都只看到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就近原则地把病因归结到某件具体的事情上,其实那最多就是一条导火线罢了。因此,抑郁症的治疗,最好就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在重度抑郁时、在急性发作时,首选药物,然后,如果有条件也有勇气的话,在缓和阶段最好配合心理治疗,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给自己的心灵动手术,修正一些不恰当的认知行为习惯,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