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茄子姐姐在群里发了张照片,水桶里大大小小好几条鱼,一看就是战利品。
随后茄子姐姐又抛出个问题:今天出海打渔,一共5个大人2个小孩,总共钓到6条鱼,请问大人钓到几条小孩钓到几条?
群里顿时热闹一片,有问“今天”是谁的,有问“海”是不是人名的。
茄子姐姐说我们把自己带沟里去了,我觉得也是——既然有了照片,那说明这是真事,一般不会按照脑筋急转弯的套路来吧?
数学方法也用不上。
这时灵机一动,茄子姐姐把问题发群里,说明答案一定充满戏剧性——谁会无聊到把“5个大人钓上来4条鱼,2个小孩钓上来2条鱼”这种事情拿出来一问呢?
戏剧性最大的莫过于大人一条没钓到了,试着回答一下,还真对了。
02
我这人懒得说话,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沟通太累。
经常一句话还没说完,对方就抢去话头,再不然索性答非所问。
那人根本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嘛。
不过我最近发现,这是个很危险的想法。“那人根本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往往也代表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想。
高效沟通不仅仅意味着倾听或诉说,更应该知道对方如何理解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及理解为什么对方这样理解。
也就是说,得知道她在想什么,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
03
思考“她在想什么”这个顿悟来源于最近读的几本书。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里指出,男性更习惯单打独斗,遇到压力喜欢找个远离喧嚣的地方自己静静;女性则习惯用较为夸张的言辞释放压力,实际上心里只是想要些理解和安慰。所以,成天缠着男人让他开口或者粗暴地歪曲打断女人的言辞,都是下下策。事情也许并没那么糟,只是我们没懂他们在想什么。
另一本书里提到的ABC情感模型告诉我们“不理解对方想什么”带来的影响。模型中,A指事实,也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B指观念,也就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理解;C指情绪,也就是我们产生的反应。模型指出非常重要的两点:1、情绪是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2、决定情绪的是观念而非事实。综合起来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推论:只要改变对事实的理解,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从而提升幸福感。换句话说,如果理解了对方陈述的“事实”、表达的“情感”,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使沟通更加顺畅,不再驴头不对马嘴。
以上都是从倾听者的角度出发,《非暴力沟通》则对诉说者给出了建议。首先要说事实(今天你工作中出了点纰漏)而非看法(你总是很粗心),第二要说情感(我很生气)而非指责(你把我气死了),第三要说出明确需求(快点修正下次不要出问题)而非发泄(你让我怎么办?就不能好好的吗!)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揣摩。当无法确认对方想法时,我们可以先采用选择性的问句来试探——“你是想表达XXX的意思吗?”实在不行,那就明确提问“我没听明白,能详细说说吗?”。开诚布公总比自行YY歪曲他人想法来得要好。
午安,利用休息时间好好放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