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五岁八个月,身材瘦小,思维敏捷。
两岁前,和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吃饱睡好,啥事儿没有。过了两岁,口头禅就成了“不”,“我自己!”。
听说Terrible two往后的日子都不好过?
没关系啊,学了那么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没在怕的。
凡事规矩立在先,我以为这样既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去超市前,我们会约好,只买一个东西。但是熊孩子一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把出门前答应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就地撒泼打滚。
每每这个时候,即使内心再翻腾,我也会装作一副刀枪不入的样子,决不妥协,等着儿子自己偃旗息鼓。
但是有一些场景让我无法淡定,比如这样的事情有时发生在工作单位,周围可能有同事,可能有家长,儿子站在人群中声嘶力竭、暴跳如雷的样子,让我感觉又气愤又尴尬。不止一次想给一脚,直接踹出外太空去。
有一段时间,每次面对儿子这种挑战性的行为,刚开始会苦口婆心地劝,一遍遍讲道理。但是儿子脾气倔,很少吃我这一套,我的劝解更多的时候像是火上浇油,不但没有让他平静,还可能进一步升级他的负面情绪。最后,大都是耐心耗尽,怒火中烧,要么给孩子一顿责罚,要么把自己气哭,两败俱伤。
那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当妈妈的黑暗时刻了。我都不敢告诉别人我是学前教育专业了,连自己家的熊孩子都搞不定,书基本算是白读了。
痛定思痛,又开始重新读各种育儿书,听各路大神的课,希望能找到好办法。
果真,被我找到了!
自从知道了这个办法,还真没有它不管用的时候。只要我愿意用。在我没有体会过用它解决那些让我抓狂的养育问题时,我也不敢相信竟然可以这么好用。
你也许很好奇,什么方法这么神奇。
哈哈哈!其实很简单,就是拥抱。
儿子不想起床,抱抱他,起来了。
儿子不想上学,抱抱他,出门了。
儿子不想练琴,抱抱他,愿意弹了。
在我看书的时候,频繁打扰,抱一抱,走开了。
……
这样的小事有很多。
为什么拥抱的力量这么强大呢?
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体为了达成一些安全的人生目标,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方向,或者使用一些错误的方法,结果误入歧途。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也想达成安全的人生目标,比如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可能形成了错误的信念,他们可能挑战权威,可能自暴自弃,可能报复成人,可能执着于寻求关注,但他们并不能觉察。
成人需要从孩子看似复杂在行为当中,解读孩子内心真正的诉求,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于纠正孩子当下的不良行为。
纠正之前先连接,拥抱就是简便易行的连接方式之一。
儿子要违反规则买东西,我拥抱了儿子,儿子就会感受到妈妈即使没有答应他买东西的要求,但是妈妈是爱他的,接收到爱的信息,买东西的愿望似乎就没那么强烈了。
他的心里诉求被满足了,也就不再执着于违反规则买东西了。
儿子不愿意上学,我抱抱他,儿子觉得妈妈是理解他的,即使不愿意去,也还是去了。感受到妈妈的理解,似乎就能拥有战胜自己的勇气。
抱过之后怎么办呢?对这些不良行为置之不理吗?
如果拥抱就能让孩子停下了,我们还需要多做什么吗?
在一些时候,拥抱能够营造出有爱鼓励的氛围,孩子在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接受指正。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给出有限制的选择,一起解决问题。
有时候孩子太气愤而无法给予或者接受拥抱,没关系,我们仍然可以试试。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你可以说:等你准备好了再抱我,不过我想在真的想抱抱你。相信我,不等你说完,孩子就会扑倒你怀里,或哭着,或笑着……
嗯,所以我现在的人生信条之一是:没有什么事是一个拥抱解决不了的,一个不行,就来俩。再来一句,妈妈爱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