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电视台有一个“成语故事”小演员海选节目,给儿子报了名,让4岁的女儿也去表演个节目,她说不想,只想看节目,那我说咱就不去了吧,在家里看电视?她点头。选择就这样结束了。后来,女儿同学的妈妈又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怎么不去,那个同学在电话里一直喊她,她都不好意思回话了。放下电话,女儿又说“妈妈,我也想去表演节目。“哎呀,你这个孩子。那我赶紧联系你爸,看看还能不能报名了。”还好,虽然时间晚点,总算报上名了。那我说:“你准备表演什么节目?”“你笑起来真好看!”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完还给我表演了一番。
说走就走,我们打的不一会儿去了电视台。参加海选的人还不少呢?我们先在大厅等了一会儿,工作人员就喊我们站队,站好队我们就来到录音棚外等候。等候的过程中,女儿那个开心、快乐,丝毫看不出紧张,可能这个年纪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紧张吧。但那种排队等候的耐心值得表扬,从站队到表演至少得半个小时吧,但她的状态一直很好,俨然一个经过常规训练的小学生。尤其进录音棚的时候,她独自和那些素不相识的同伴进去等候,没有一点畏缩情绪,这真是令我骄傲的。
在排队等候的时候,我怕女儿紧张,不时的对她伸出大拇指,给她加油,她似乎明白我的意思,对我报以微笑,信心十足的样子。
关键时刻到了,我拿出手机,记下这一时刻。只见女儿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大大方方地走到录像机前,先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四班的李家仪,我表演的节目是你笑起来真好看……”。可惜家长只能在录音棚外,只见其人,不见其声啊。这段开场白是女儿在排队前练习给我听的。不一会儿,女儿就表演结束了,也按部就班的下台排队等候。
女儿从录音棚里出来后,我和哥哥连夸她表演得好,她也美滋滋的,大概也觉得战胜了自己吧。我们问:“老师问你话了吗?”她说:“问了,问我会背诗吗?”“那你背了吗?“背了,我背的《咏鹅》。”“行啊,闺女,你是好样的!幸亏我们平时练过古诗。”我和哥哥一个劲地鼓励她,我觉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今天,要感谢女儿的同学——也是我曾经的同事,要不是她打电话,今天我们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我也在反思,一开始,女儿为什么不愿意去,后来却又能轻松地自我挑战?我觉得是我的引导不够巧妙。本来我们今天是要去学舞蹈的,可是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那么多陌生的小朋友,还有两个陌生的老师,女儿有点拘束。然后,那个老师又给纠正动作,她的腿有点疼,情绪一下子就不对了,舞蹈动作也不做了,再后来就哭,像刚上幼儿园那一阵,看着那个伤心啊。就带着这样的情绪,你再让她表演,她肯定有抵触。如果我们不带任何目的地去观看表演,看到同龄的小朋友进进出出的,兴高采烈地表演节目,她肯定也会跃跃欲试,这时,你再让她表演节目,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说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