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一起下午茶,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她所在的公司今年要招一个实习生,并且由她带教。从简历里面挑出比较优秀的求职者通知他们来面试。有一位同学接到电话的时候,在电话里对我朋友说:“对不起,我要去考试,不来面试了。”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考试,可以让一个应届毕业生为此放弃一个可以进入外企实习的机会。是不是这个考试要考一整天,导致他没有办法和他的面试官解释这件事情,看能否协商另一个合适的时间面试。
仿佛这样一个面试的机会对于这位求职者来说,可有可无。
反正错过了这次机会,还有下次、下下次,日子还长。
可机会真的有那么多吗?
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还会是你。
可能会有人问,一份好的实习工作而已,有那么重要吗?我想是的。
麦肯锡调查曾经写到,80%的HR会倾向招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同样的统计也发现,具有实习经历的学生比没有实习的学生就业率高出80%。
实习,就是一个培养正式员工的过程。
实习经历,几乎是所有HR用来评价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能力与否的重要标准。
读大学时,我选择了一个和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完全无关的专业。犹记得临近实习那段时间,我到处投简历。当时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希望成为销售人员。卡夫、爱奇艺、58同城以及当时还没现在这么火的饿了么,诸如此类的公司,只要看到招聘销售岗位的实习生,我就去投简历。
有电话过来询问情况的,一看我专业不相关就回绝的;
有邮件直接拒掉的;
有被告知等结果就没有后话的...
等待结果的日子,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深海,没有泛起半点涟漪。
越是等待,就越是绝望;越是绝望,更越是倔强。
一直等到现在服务的这家公司HR的电话,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我开心的像个200斤的孩子。
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之后,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如同眼泛金星的游客在沙漠中寻找到一棵旅人蕉。
为了能够参加面试,还在上班的我,立刻和学校安排的实习公司领导请假。领导一开始不同意,记得我当时顶撞了他一句:“您不让我去面试,是不是您能提供我一份工作?”
当时的顶撞在现在看来,有一点年轻气盛,但是也忍不住偷笑。
可我顾不了那么多,我想要的只是一个心仪的实习工作。
幸运的是,我抓住了这个机会。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进入了实习公司好像就可以高枕无忧。
学弟H就是这样,大家都在投简历找工作,拜托自己的学长学姐推荐给个机会。而他,则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终日混迹在球场和网吧,忙着和女朋友恋爱,对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上心。
随便找了个工作,做了两天,老板交代的事情多了就觉得辛苦不想干了。辞职再找工作,因为工作地点不满意就不愿意去。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又觉得实习待遇太低。实习期间,来来回回换了不下5、6次工作。
毕业之后,身边的同学要么在心仪的外企公司转正留用,要么进了大国企开始自己的职业之路。只有他,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里,做着公司文案的工作,要发展没发展,要钱途没钱途。
作为一名毫无经验的实习生,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拥有一个可以向前辈学习的机会,就应该知足了。借着这个机会去学习知识,去提高技能,去改善不足,这才是一个实习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年初在上海出差,在酒店的大堂吧偶遇一个应届毕业生应聘这家外资酒店的实习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和老外HR面试。
因为好奇,就注意的听下他们在说什么,那位HR问他为什么要来他们酒店实习?那个男孩回答:因为在这家酒店对于员工有系统的管理和培养,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酒店。
后面的内容我没有听,但我相信他的表现应该足以留在这家酒店。这样的面试回答,流利的口语,自信的声音,如果说他没有充分的面试准备时间,我是不信的。
每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就像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什么精彩完全由自己决定。
选择一家好的公司,好的平台,公司对于你的培养也会更加系统和全面,你所掌握的技能也就会比别人更多,理所当然的,你的景色也会比别人更加绚烂多彩。
畅销书作家狄骧,在《30岁后,你会站在哪里?》写到:履历反映的是求职者的市场价值,如果这段经历完全讲不出什么实质的内容,还不如不提。
实习期间的经历毫无内容,毕业之后应聘工作别人凭什么选择你?
付给你同样的薪资待遇,你的工作价值能体现在哪里?
如果把工作比喻成一场马拉松,实习就是起点。
对实习的不在乎,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当你说你不来面试了,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