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秋雨连绵不断,29℃降为22℃的室温,让人骤感凉意。这样的天气,让人开始怀念小时候那一锅热气腾腾的杏仁面。其实,在我们老家,人们把它叫做“杏仁茶”,小时候听到这样的叫法,总是不以为然,明明是面嘛,为什么偏偏称之为茶?大人们自然不会理会,只是说老一辈就是这样叫的。我们暂且把它当做别名吧!
杏仁面,大概是从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吧!那时候人们粮食紧缺,大多以高粱、玉米等产量高的秋季农作物为主食,麦子是比较稀缺的“精粮”,那时,一碗香气扑鼻的白面条,一个白花花的大馒头,是这个时代的小孩难以相信的美味。也正是如此,杏仁面是老一辈人最怀念的味道。农村人家靠山吃山,夏天从山上捡拾野杏,去皮晒干后的杏核可以保存很久不坏。遇到下雨天,不能出去做农活,一家人砸杏核,剥杏仁既是一种消遣,也是对美食的一种向往。
看似平淡无奇的杏仁面 ,其做法却是比普通面条要花费时间多的多。
首先要洗面筋,现在外边卖的面粉大多都是高筋面粉,做面筋是很容易成功的 。加盐的温水和面,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成小疙瘩状,最后团成较软的面团,保鲜膜盖住醒发大概一个小时,开始洗面筋,(洗面筋的方法就不赘述了,网上可以搜到)我大约洗了七八遍的样子 ,直到水开始变清就成功了。洗完面筋的水静置一边,留着备用,用不完的下顿还可以做面皮。
接下来,要准备杏仁了,野山杏的杏仁大多是苦涩的,吃之前要先用水泡软,去掉外皮,再用水煮上几遍,淘洗掉苦味。如果是甜杏仁的话,不用水煮,直接就可以食用。杏仁外皮也可以食用, 清热解毒,有益于血管健康。
最后,准备好面片 ,鸡蛋,喜欢的配菜。蒸锅煮面片、面筋(面筋洗好后是一团,煮的时候要撕成一片一片下锅)。炒锅热油,爆香杏仁碎,加入葱花、配菜炒几分钟,加入一半水,水开后再加入一半洗面筋的水,鸡蛋打散下入汤中,加盐,十三香(注意,不能加醋,杏仁和醋的口感不搭) ,将煮好的面片、面筋一并捞入汤中,喜欢葱花香菜的可以撒上一点味道更好。辣椒油也是看个人喜好,加上颜色好看,不加的话个人感觉杏仁味的汤更纯更好喝。
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从准备到出锅,花费了近两个小时,总算成功了[偷笑]如我所料,孩子一个不吃面筋,一个不吃杏仁,随他去吧!父母却连连称赞,说这就是他们记忆中的正宗杏仁面的味道 。
一碗平凡的杏仁面,映射出时代感。父母,大概是忆苦思甜,我,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追寻……而孩子,对这略显“奇特”的面不屑一顾。美食之美,难道不就是一个“情”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