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呼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是因为有几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第一件事是,邻居家专门托人到新加坡买清凉油和人丹,朋友去了一趟日本买回的中成药是健肠丸。
第二件事是,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报告,我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比不足百分之五,而日本产的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占比为百分之九十以上。中药产品质量排名依次为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原因之一是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不达标。
第三件事是,我国第一个科技领域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发明了中药提取物青蒿素的屠呦呦。
第四件事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现已成为患病比例、传染率、死亡率最低而治愈率与复工复产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经验很多,其中一条是中医药参与了抗疫。
第五件事是,据国家医保局的介绍,医治一个新冠肺炎患者,用西医药治疗,轻症平均花费2万元左右,重症平均花费20万左右;用中医药治疗,平均每日费用140元,综合计算,人均花费5000元左右。
第六件事是,据2018年和2019年《胡润富豪榜》发布的资料,我国民营企业富豪产业分布依次是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IT业,而在制造业中上榜的药品生产企业有上百家,但多数是生产西药的企业,纯中药生产企业凤毛麟角,以岭药业算是一家。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把它们串起来,无需作过多的理论论证与数据今析,应该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国际对中医药产品需求很大,经过新冠疫情考验之后,在后疫情时代,市场对中医药产品需求不可限量。
二是我国是最有条件实现中医药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有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典籍及人文传统,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屠呦呦的示范与引领,中医药繁荣指日可待。
三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原药的种植、饮片的加工炮制、产品的计量与质量检测、新剂型的开发等离日韩等国有很大差距,正说明中医药产业有极大的成长空间,呼唤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深耕细作。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图片来源期刊与网络,特向作者致谢!因排版原因,未能一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