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成长问题,通过拆解、梳理,让恶习灰飞烟灭。不“炫技”,只求您能有所感悟。
问题呈现
提到自我检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了。当你想到自身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非常头疼,恶习很多,但记录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总有几个“小问题”是挥之不去的。
——熬夜
——吸烟
——贪吃
——刷手机
——乱花钱
——选择失误
——坚持不下来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说小的不能再小,甚至有些人看来这根本不是事儿,真正应该检醒的必须得是重大的选择失误或者影响终生的性格偏差。
但这些问题的背后,恰恰是所有大问题的底层,我们可以叫做“元恶习”。
比方说: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一块棉花糖,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后如果没偷吃的话,就可以再奖励三块。可是孩子嘛,哪能没有嘴馋的时候,就有一大部分小朋友没忍住,先吃了。
等过了十年二十年后,研究人员调查,那些自律性更强的小朋友,最后的成绩往往要高出其他人一大截。
从而看出,一个贪吃的行为,居然导致了未来人生的不同。
不自律的我们
我最近提到身体健康和自律特别的多,因为我发现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而身边很多年龄不是很大的朋友都遇到了“身体危机”,这个问题就会导致自我精力不足、记忆力差,进而影响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生活。
再追究原因,就是自律的问题了。
自律的话题近些年来经常被提及,这是因为人类是习惯的产物,去直接跟坏习惯做斗争,其中的过程一定是十分艰难的。
那么改变自己,就总得做一些事情,但以往这么多年的坏习惯积累,已经根深蒂固了。你会发现自己知道的道理越来越多,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从来没做过挣扎,或改变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缺少的从来不是花哨的方法,而是坚持下来的毅力。
可悲的是一个去学习如何破除自律的人,却往往因为自己的不自律,早早放弃。
原 因
接着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大家知道坏习惯不好,却始终更改不了呢?
忙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忙。
当我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后,洗漱完毕,坐在床上,却始终不想睡觉。
——不甘心啊,早上醒来急急忙忙赶去公司,那么只有这段时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必须得做一些事情啊。
于是,夜猫族因此诞生。
再者,由于一天的工作,导致我们的脑神经非常疲惫,理性脑直接选择罢工,剩下的全凭感性脑胡作非为,于是晚上的想法就特别的多。
但更多的,是通过习惯路径,去做那些我们熟悉的,产生及时反馈的“恶习”。
闲
第二点就很好理解了,晚上自己一个人坐在家里,非常无聊,那干嘛呢?抽一根烟吧,吃点东西吧,刷刷抖音淘宝吧。
除此之外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读书嘛?好像很累的样子,读不进去啊。
刷手机?我也知道晚上刷手机容易亢奋停不下来,影响睡觉,可我还能做什么呢?
尴尬
开会时候的尴尬,聚会时候的尴尬,晚上在家的尴尬。
做啥呢?找点事做,于是习惯性的拿起手机,不停不刷。
这个行为又会导致习惯路径的强化,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压力
一天的糟心事,好不容易静下心了,抽根烟放松放松被,找个剧追一追被。
然后当第二天工作时候困得颠三倒四的时候对自己说,不行我要改变自己,千万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了。晚上到家,又不自律,熬夜,第二天又埋怨自己,反反复复。
最后影响了身体,影响了每天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上面说的是不自律的一些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把抽烟换成任何影响自己的坏习惯)
方 法
那大家是怎么解决呢?
从各种方法论,到毒鸡汤,各种文章层出不穷的讲着自律的人生是怎样怎样精彩,不自律的人最终多么多么沉沦。
可结果,然并卵,比如我们常见到的
——概念说,从问题底层拆解人类为什么会拖延,脑区如何工作。
——习惯说,(我也经常提及)微习惯,去把想做的事情拆成简单可行的动作,去慢慢修改恶习。
——设定说,如果…就…,提前设定替换方案,如果没坚持A就去做B
——心理说:个人性格偏差,原生家庭影响,自我接受
——选择说:每个人的恶习都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选择,任何恶习都是一种逃避,或者都是另一种放松的方式
还有是非说、宿命说,不破除恶习是因为给自己造成的影响不够疼,还是不够想改变自己,欲望不够强烈。这是每个人的命运,生下来就是如此,不用强求等等。
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上面我列举了市面上可见的大多方法,并不是否定可行性,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背后的原理解释起来大多如此,可人们的特性,追求点却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我以前经常在喜马拉雅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做不就行了,时间久了不就形成习惯了,不就改了。
你还没怎么做,就放弃了,还谈什么改变呢?
这,不就等于废话么?
彻底隔绝也好,行动也好,这些方法确实有道理,确实可行,可是大多数的人依然是做不到的啊。
把心里刺激忘掉,把鸡汤忘掉,把方法论忘掉,剩下的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趁着能读书的时候逼着自己读几页,趁着有理智的时候控制一下自己刷手机的时间,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现在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过多的焦虑,看着朋友圈里别人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的羡慕。
毕竟每个人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愿诉说的苦,而这背后的付出,恰恰也是我们没有看到甚至不愿尝试的。
真当那一天来临,这些微小的习惯影响到了自己的重大选择,坦然接受,总结下来,去迎接下一次挑战就好了。
而不是永远活在自责与再次犯错之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愿意不断的崩塌重组自己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坚持不下来,就换另一种方式。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愿意投入进去的兴趣,坚持下去,你总会改变。
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做事的时候专心做事,娱乐的时候专心娱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勇敢尝试,做才是得到,而不做,恰恰也是你所能给出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