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板在开会的时候,我去做了会议纪要,今天的会议恰好涉及人事考核,新人转正的事。
新人转正的关键,是态度,还是能力?如果是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能力。
但是今天会上,老板言之凿凿,宁愿招一个能力弱点,态度好的员工,也不愿意招一个刺头儿。能力弱,只要态度好,可以培养。
可是能力明明很重要啊,那么老板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就算他有点脾气,只要把安排的事情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于态度呢,难道一定要对老板唯命是从吗,那也太一言堂了吧,肯定不对呀。
而且也有很多例子证明,能力比态度更重要。
比如乔治霍茨,年仅22岁,他因将苹果iPhone手机越狱,和破解索尼PlayStation 3,而名声大振,霍茨此后被社交网站Facebook招致麾下。就算态度不怎么好,只要能力够强,依旧可以被招致麾下呀。
再比如项羽,“去拔山兮气盖世”,若不是他的勇武,江东三千子弟兵能打下秦朝的半壁江山吗?
再比如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不还是能让力士脱靴,不还是能让他的狂和傲成为唐诗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吗?
那难道老板说的不对吗?不是啊,老板说的也对啊,项羽若是能和刘邦一样礼贤下士,天下早已收入囊中,哪还会有大汉王朝;李白若不是因为恃才傲物,又哪会满腹才华却不得志?
这样说来,岂不是能力强也行,能力弱也行?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是能力强也不行,能力弱也不行,那这又应该如何区分吗,我仔细想了一下,或许是这样的。
企业大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当企业刚成立的时候,一定要找能力强的人,要不活干不完,或者人工成本太高,企业也不容易活下去。
然后当企业逐渐成长,到了一定规模,到了需要管理的阶段,这时候,企业更需要态度好的人,否则企业无法转型,因为管理那些带刺儿的员工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太高了,还不如能力稍弱但态度好的员工。
再等企业发展到更大的阶段,管理制度已然成熟,这时候企业需要的是冒尖的人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恃才傲物,古已有之,能力强的人,总会有一点脾气,只是当企业制度成熟时,企业更需要这样的人来企业运作的更有效率,也有制度可以约束住他们。
所以,其实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阶段,被企业辞退的员工,大多是因为处于不适合的阶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