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不禁一笑。从知道这句话开始自己一直是鄙视并厌恶这句话的。心想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后来觉得这句话常常是自私的人用来表达自私有理的挡箭牌,好像有了这句话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自私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的是一句自私的话吗?直到近来,一直崇尚无私的自己才真正认可了这句话是一句真理。它点出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天性。
我们往往赞美母爱的无私,赞美高尚的奉献,赞美舍己为人的精神 ......但这一切都和自私、自我、不舍一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诞生的。其实质都是为己。
爱孩子是天下大多数父母的天性。根据自己的需要每个父母表现爱的方式又及其不同。那些虎爸虎妈,以自己独特的教子方式想让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精英,那种有违儿童天性甚至人性的方式的挡箭牌是:我爱你!其实是父母在把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满足自己需要的诸多欲望比如掌控欲、强迫欲、成功欲、随心所欲等等。那些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把心思放在孩子每天要学这学那的家长,是想满足实现自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理念,满足自己成长过程中没能成功的缺失;那些把孩子的学习、工作、婚姻一路安排的妥妥贴贴的家长,是在满足自我权势欲,炫耀欲,掌控欲、渴望被爱欲等等;那些对孩子苛责打骂的管教,认为不严管不成器的家长们,身体里的自我暴力欲、自虐欲、屈服欲、渴望被爱欲等等更是浓烈;那些赏识、散养孩子的父母内心需求的是被肯定、被欣赏、是潜意识中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天下没有不渴望回报的父母。“只要你快乐,我便快乐。只要你好,我便好。”看似无私,实则自私。这是父母将自己的爱捆绑在了孩子身上。渴望孩子用快乐和好回报自己,这同样是爱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不敢把快乐和好之外的不快乐和不好展现给父母。而人生的不快乐和不好往往更是生活的常态。当孩子不快乐、不好的时候这些父母又会怎样呢?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那些自己认为的所谓的快乐和好的需求而已。
看看现实,又有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在胁迫孩子的人生呢?所以青少年自杀、抑郁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却只能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们崇尚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甚至将舍己为人者视为“神”。“舍己为人”同样是一些人的需要。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是在满足自己内心保护欲望、英雄意识、责任担当的需求和快感,不这样做他会内疚、难过、自责。而内心缺失保护欲的人却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躲过了劫难沾沾自喜。这都是人本能的内在道德或能力、欲望的需求,皆是为己的人性的体现。
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做事说话的。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是因为他需要付出时的快乐感和成就感甚或自我道德感,不需要这种快感的人会选择袖手旁观。喜欢说风凉话的人是他需要别人的关注感。诚实的人是因为撒谎会让他痛苦。直爽的人需要一目了然的鲜明快感。
也有人内心难过着却也先人后己,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无私,是因为在他的成长中他需要了并长期选择了这种委屈着讨好式的与人相处的模式,成了所谓的“老好人”,这同样是他的一种需要。
我们的需求来自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和后天习得的投射,你的所有行为都是首先为己的,都烙上了你的需求。从需求这个意义上来说真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