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剧,多次落泪,狂赞!
此剧不是简单罗列历史事件,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把天下的事、人的事,都说尽说透了,是反映人的心路历程的,应当与真实历史人物相符、相契合,不必拘泥于细节。
1、朱棣的人生。他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敌人血腥的杀戮中求生存,练就了坚韧的性格、果敢的能力、冷酷的心,他立下赫赫战功,在分封为诸侯王时,有老爹在,还念及他的战功,不会怎样。侄子朱允炆当了皇帝,羽翼未丰,就不认账了,要撤藩削权,甚至已经杀了几个王爷了。这非常不公,简直是不给卖过命的人留活路!朱允炆如果对付几个庸人也就弄成了,可偏偏对付的是比他有能力、有威望、有战功的牛人,朱允炆的手段不高明,他分批弄,杀了几个王爷留给后面的王爷看,这也太笨了吧。当时燕王为了求生存,甚至装疯卖傻(史书载),自己儿孙和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命是一样的朝不保夕,这还有活下去的机会吗?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在这艰难时刻,朱棣做了那个奇怪的托大圭的梦,适逢长孙朱瞻基降生,促使朱棣下决心,为了自己子孙豁出去了,反正也是死,还不如抢夺侄子帝位试试,还有活下去的机会。这能怪谁呢?怪朱允炆太心急,怪朱允炆欲望太强,都是朱允炆逼的,在逼朱棣做下错事!但朱棣杀戮子侄,内心应当是非常煎熬的,这就造成朱棣性格残暴、现实、喜怒无常!他曾经杀过朱允炆的旧臣,杀过那么多的宫女就是最好的例证,谁在他身边都不好过,谁都不能犯错,犯错就带来大规模的杀戮,血淋淋的现实使得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包括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太孙朱瞻基等。朱棣当了皇上,定都北京守边疆、修缮永乐大典、修运河、修故宫,发动战争打瓦剌,把几代人的事都做了,就是拼命证明自己没有错,证明自己抢夺侄子的皇位是对的,这都是残酷竞争带来的结果,这些都在连续剧中有所体现,想想朱棣的人生就应当如此。
2、朱高煦的人生。他的人生在复制朱棣的囧况。凭什么自己抛头颅撒热血,给他人打天下!能力再强,战功再卓越,就因为不是老大就不能当皇上,一家老小一样是朝不保夕。所以他悲愤,他不平,他要拼命表现,拼命搞小动作,为自己、家人、部下挣得一个美好的未来。朱棣不是不知道,他很能理解这个儿子的想法,就跟当年他自己一样。因此朱棣有时也给他机会,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偏袒一下他,有时确实想立朱高煦为接班人。这让太子也很难受,也无可奈何,所以电视剧演到朱高煦向朱瞻基讨要老爷子的说法,是否有立他当皇帝的情节时,真是引人泪崩。我想,真实的历史肯定有这样类似情景。连续剧中当他知道老爷子有立他为帝的想法时,朱高煦心理就满足了,这就足够了,就是朱棣老爷子认可了他的努力和能力。真实历史确实是在朱高炽去世后,朱高煦不服,造朱瞻基的反,但朱高煦的胆量、能力比不了朱棣,跟朱瞻基相比,都差了一截,所以他没有成功。电视剧也真实地展现了朱高煦无奈的人生。
3、朱瞻基的人生。朱棣的帝位得来不易,选接班人这样的事肯定要非常苛刻,而且有朱高煦在争夺,一定是困难重重。他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能犯错,还要替老爹弥补,真正是在刀尖上活命。同时他又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肯定是风流倜傥的。值得说一句,演员演的非常棒!历史上的朱瞻基确实是能力过人的。想想朱瞻基的情况就是电视剧里那样的人生,就是要在喜怒无常、随时杀戮的朱棣身边,哄爷爷开心,替老爹守太子位,一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的。这些艰难历练了他,促使他心智成长,在随后的顺利接班、平叛朱高煦篡位,治国安邦等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他和孙皇后品行应当是相近的,都属于聪明机灵大气的那一类,他在高压下肯定要寻求帮助、鼓励和支持,这就需要一个有智慧的人与他一起隐忍共患难,孙若微正是朱瞻基需要的那个人,所以恩爱。历史书上描绘的孙皇后就是聪明机灵的,这也从孙皇后儿子被瓦剌人俘虏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能得到证明,真也是有智谋、沉稳、大气和担当的,与朱瞻基一样的有能力。放下个人利益,拥戴新帝,守住北京城,与强敌开战,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孙太后能有这样表现,也是在朱棣的影响下锻炼成长起来的。电视剧虽然美化了她,但她绝不是胡善祥那样的庸人,也不是胡善祥那样的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孙太后是朱瞻基的红颜知己。朱祁钰的不守承诺,后来又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之后太子夭折。太子夭折也许与孙太后有关。历史本来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都是根据史书记载的事情在推断,在猜想,从人生历程上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因此电视剧的情节,安排的是合理的,至少反映了人生百态。
4、电视剧的情节也有很多说不过去的地方,但不妨碍它把人生的艰难、美好、无奈、起伏等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难得的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