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接受到一条朋友的微信消息,她问我:“最近在看新工作,你觉得我擅长做什么?”,这一下子问懵我了,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疑问其实很多人都存在,那时高考填志愿,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自己的追求和擅长,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把我们划分到这个领域的参考仅仅只是一次考试的分数线,这样真的算是客观吗?学校里被大人关注的永远只是成绩的起落,而我们情绪的起落不得不被自己熨平,也从来没有一门叫做"个性发展"的课程。然后我们还没有长大就要上战场去掌舵自己的未来,未来真的会风平浪静鸟语花香吗?
青春期的经历往往会给我们种种暗示,环境总在提醒我们:“你要过那样的生活”,于是我们投简历去面试,在有限的范围里去选择自己的工作生活,时间一长,抬头和薪资一直在涨,渐渐地,我们开始基于职场地位、抬头和薪资做选择,而那件我真正喜欢适合的事情好像没什么时间精力去思考,也就随着岁月被渐渐遗忘掉了,但这件却是最重要的事情,很少有人提醒我们。
如果当你最后发现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接触的人、谈论的话题都与你格格不入时,你开始渐渐了解到自己有一个忍不住会去关注的领域,而这真正的热爱所在,其实并没有出现在你曾经的经历里,你会去选择归零过去,义无反顾地出门左拐走进那个对的房间吗?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但如果真有勇气去做,你才会有机会遇见那些与你失联了好久的同类。
可能你现在的状态会像是手边的一杯冒着雾气的玻璃杯,当去擦掉”外界的眼光””浮躁的内心””别人眼里的自己”,玻璃杯就会渐渐通透起来,你真正的热爱和天赋就藏在里面变得清晰,它也有一个好记的名字,叫做“真我”。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且真的付诸行动去为了热爱而打拼时,曾经那些焦虑地抓着不放的“牵挂”会慢慢剥落消散。
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始听从自己而活的时候
我们会变得温柔,手里原本握着的利剑会变成一床温暖的棉被
只有当我们对待自己变得温柔的时候
我们才会对自己的孩子温柔
孩子如果在一个温柔的环境下成长,没有人逼着TA去做那些其实是家长想要做的事情:
TA们开始用彩笔去随性创作自己的世界,读自己所喜欢的绘本
选择和自己喜爱的好朋友,一起奔赴孩子王国的冒险
用零花钱去买一些会用很久很久的物品
犯错的时候被温柔提醒,表现出色的时候又被热情鼓励
就算有几门课的成绩不理想,也一定有被看到其他方面的优秀
渐渐地
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棒,可以胜任很多事情
TA们毫无束缚地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情,喜欢的人
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内心真实的心声
TA们变得敞开又自在
就像是小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本来就属于它们的森林
光找到天赋还不够,天赋还需要去引导,被点燃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他们的判断往往源自周围环境所发出的信号,源自他们在短短几年的生命中看到的一系列景象,遇到的各色人等。那个信号触动了几乎无意识的反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反应具象化成了一个念头:我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当发现孩子有喜欢某件事情崇拜某个人的苗头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引导去强化孩子的兴趣。
比如,如果发现男孩很喜欢踢足球,爸爸就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看看足球比赛,期间可以多多留意孩子会关注哪个足球运动员,然后去网上或者书店找找这个足球运动员的故事,谈趣式地讲给孩子听,让这样一个人成为孩子的“偶像”,让孩子认同”偶像”的价值观,这将会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不要过多的介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将自己也变成”偶像”的粉丝,让自己随着孩子的情绪起伏而起伏,共情的氛围容易催生正向的能量磁场。
人们敏锐地适应被告知的价值观,德维克说:“我想,我们一直在寻找,寻找,试图理解我在这个环境里是谁?我在这个框架内是谁?所以当一个明确的信号出现时,就迸出了火花。所以给到强化的信号,是点燃孩子内心热情的重要一环。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理解和接纳我们自己,学会如何真正去爱,不用费力,就能点燃孩子的热情,释放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