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部队为何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都没有?
温馨提示,底部有创业交流。
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独立二团,直到1945年才拥有了第一挺重机枪,还是1939年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老宅里挖出来的,由于水冷套是用黄铜制作的,被干部战士爱称为“老黄牛”,这已经是山东八路军宝贝一般的重武器了,战功赫赫。到日本投降后,该团才又分配到一挺九二重机枪,算是有条件成立了“重机枪排”。
(老黄牛的原型)
所以《亮剑》这个细节处理的非常准确,如果独立团像抗日神剧里那样马克沁重机枪排成排随便用的话,日本鬼子早就被赶回东洋三岛了。八路军武器装备的匮乏非言语所能形容,尤其是新建部队的重武器,几乎全部要靠从日军手里缴获,即便是用战士的命去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鬼子的武器很难缴获,他们在战败崩溃前也有毁坏武器的习惯。
抗日战争时期其实真正进口的原装德国造“马克沁”重机枪甚少,主要是汉阳兵工厂的“卅十年式”和金陵兵工厂的“民二四式”重机枪,尤其是后者因仿自于德国7.92口径MG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成为民国军队的标配重机枪,但产量不高,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取之不尽。
(抗日神剧的重机枪火力)
根据历史记载,国民党中央军每个步兵团可配备六挺左右的二四式重机枪,每挺重机枪要配备12个士兵;而杂牌军每个团最多有两挺,每个营都分不到一挺。要知道,所谓“民二四式”就是民国二十四年定型投产的,那也就是1935年,红军主力还在长征路上,所能缴获的数量也非常有限。
到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只提供了一些军装、粮弹,并不给予武器装备的补充,所以重机枪仍然是稀罕物,只有最初改编的16个红军主力团能拥有马克沁重机枪(仿制品),且每团不会超过两挺,后组建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最初全团只有一挺重机枪。
苏联援助国民政府的武器也没有到八路军手里,最多的一批是20挺转盘式轻机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长沙转送到延安,重机枪干脆没有。
因此 ,像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这样的后建武装,是分配不到重机枪的,他们所能拥有的方式只能是跟日军作战夺取,鬼子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所以九二式重机枪才应该是这些后建团队的主流重武器,要说楚云飞的部队装备几挺仿马克沁还算靠谱。
(德械师的二四式重机枪)
其实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由于国军节节败退,日本鬼子倒是缴获了不少前述两款重机枪,但由于耗弹量很大(250发弹链和600发的射速),不利于日军战场统一弹药补给,所以野战部队很少使用。交给伪军又不太放心,因此大多成为了要点或要塞守备机枪,部署在交通线和城市的坚固工事里,八路军缴获的机会很小。
所以弹药补充也是个大问题,退一步说,就算拥有,重机枪对八路军来说也是“养得起用不起”,国民党方面对我们武器弹药停供禁运,八路军又缺乏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而子弹一旦打光,全重达49公斤的二四重机枪简直成为八路军机动作战的累赘。九二式重机枪的弹药至少还可以通过战场缴获解决一些,毕竟八路军的主要作战对象还是日军部队。
(八路军主要使用缴获的九二式)
《亮剑》中对此是有交代的,李云龙拉队伍组建新一团时找旅长要武器装备,旅长一脸的不耐烦:“有本事当这个团长就自己去弄武器,没本事就回家抱孩子,我这里要枪没有,要命一条”。
因此用丁伟的转述,新一团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装备上三挺九二式和五挺歪把子,已经是非常牛叉的成果了,至于马克沁重机枪那是一种奢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其实手机是可以赚钱的,互联网就是一 一个暴利行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现在这块蛋糕非常大,很多人就是从事互联网改变了命运,互联网怎么赚钱,只要会复制,粘贴就可以。不需要任何成本和经验,不需什么文化,60多岁的网盲,残疾人都能够运作,运用一些互联网工具复制+粘贴,周薪过万,时间越长收入越高,简单易学,人人都可以做,如果你想在互联网.上赚钱,又没有经验,详情点击加微信1998796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