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堂•克洛德”,我在某篇《巴黎圣母院》的人物介绍中看到这样的表述。
在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把自己的养父克洛德推下大教堂时,我想,在这些评论家的眼中,正直和善良最终颠覆了邪恶。
说的没有错,克洛德害因一己之欲害死了美丽善良的女主人公爱思特瑞达。卡西莫多的愤怒已经替上帝和作者给他降下了审判。现在我们就来照着前人的脚印,再给他“道貌岸然”的尸骨来上一脚,便可以拿去写文学评论了。
初读《圣母院》时,我没能事先看看那些书评或所谓的人物介绍。但我知道其中最经典的形象,“真善美”的代表,“美与丑的并存”——敲钟人卡西莫多。可奇怪的是,我越看越被反面人物,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所吸引。
他具有一种迷人的精神特质。
他才智过人,一头扎在书本里,年纪轻轻就在学术上大有建树。直到一场瘟疫夺去他双亲的性命,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弟弟。
他看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的心“被从书本中召唤到了现实里”“这个除了书本之外还没有爱过谁的人,从此竟有了一种奇怪而甜蜜的人的感情。”
也是因此,他眼见丑陋如小魔鬼的弃婴卡西莫多,便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抱起装着婴儿的麻袋,收养了他。
在他虔诚而执着的外表下,从此多了一份柔软的温情。坚强,执着到偏执,而拥有温柔的部分,这是我所不能抗拒的性格。
唉,可是他的悲剧性在一早就确定了。不仅仅是现在的小卡西莫多后来将会误杀他的弟弟,杀死他自己。
他年纪轻轻便在学术上大有建树,声名鹊起,乃至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这样的地位无疑更使他从世俗生活中更加脱离出来,使他加深了自己的高傲、孤僻和偏执。他博学多才,却对人心一窍不通。(他的悲剧性也十分令我动容)
这就来了,他的心之所在,他魂牵梦萦的对象,他的噩梦和毁灭的昭示。
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思特瑞达在教堂附近的广场跳起了舞,克洛德感到被打扰不能专心看书,无比恼怒,他诅咒这个毫不知情的天真女子。
他很快就明白,自己爱上了爱思特瑞达。就像当初看到自己孤零零的小兄弟,他的心中又燃起了奇妙的感情。
不过这次,爱来得更炽烈。他爱她,就一定要将她占有。爱情暴露出了他长久以来养成的所有的缺陷:偏执、不善交际、缺乏同理心……以及缺乏爱的引导而萌生的邪恶本质。
他强迫又恳求,他为她刺杀轻浮的情人菲比斯,他让她被代替自己打入监牢,受炮烙之刑,却又心痛地将自己的胸膛抓破流血。他把女孩逼到绝境,又开始渴求亲吻她脚下的土地。女孩宁死不从,他便将无辜的她送上了绞刑架,连带害死了女孩的母亲。
他爱她是真的,刺中菲比斯的胸口后,他凑上昏迷的爱思特瑞达的双唇,献上了一个滚烫的吻。他有罪当诛也是真的,他最终凄惨坠楼的死亡审判,我并不反对。
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多的评论者在评价克洛德时都忽视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和矛盾性。要知道,文学评论与纯粹的道德观念评价是有区别的。而如果只是复述成见,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发表的必要。
同样是恶役,《呼啸山庄》中的主角希克利在评论界的待遇就有所不同——没有人抓着他的恶毒不放,这也部分因为女性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更看重他对凯瑟琳的爱意。
克洛德,你是恶人,你缺乏美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你应当受审判,但这和我爱你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