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当之无愧的国产抗战剧之王!
在这个被许多人看做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无数刷新着我们三观的影视剧纷至沓来,伴随着的是毫无情感的演绎,杂乱的剧情。特别是前一段时间被鞭尸的抗战剧,抗日奇侠,更是让无数人感到搞笑,气愤。
在人们谩骂这些扭曲历史,夸大事实的抗战剧的同时,另一部抗战剧确实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它,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由康洪雷执导,兰晓龙为编剧的经典。
在我们所熟知的众多国内外战争大片中,它们很多都会以国家层面来展现战争。而兰晓龙编剧独出心裁,通过对众多来自不同地区却走在了一起的底层士兵来凸出战争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1.剧情线
一周目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这部剧的剧情十分拖沓,感觉很多没必要的东西都在讲,但是这部剧只要你用心去看,就会发现剧中很多的信息和细节都是可以串起来的,包括旁白小太爷有时看似平凡却很有深度的语句。
如果说这部剧的剧情是拖沓离奇的,那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卡夫卡的变形记,岂不都是一样的拖沓离奇?这并不影响《战争与和平》和《变形记》是优秀的作品。关键是评价标准是什么?是什么定义了一部好作品?
熟知历史的都会知道,这部剧的战役发展和真实战争是不符的,但是你可以发现,在师长虞啸卿和团长龙文章进行沙盘对抗的时候,那就是真实的松山战役。兰晓龙可以说是捏造了一个人物——龙文章,去改变这个历史。
本剧的剧情线看似拖沓,实则是叙事严密,每个地方都会显露出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的情感。就例如小书虫的出现,让人很容易产生这是只会说不会做的典范,但在随后的潜伏行动中,小书虫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这正是孟烦了还是个北平学生时的真实写照。
再比如,孟烦了和阿译长官一行人帮迷龙坑骗家具回来的路上,一行从中国的东北方一直走到西南边陲的工厂,学生,书籍,学校,和未来。这部剧就善于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来让人自行有了很深的感触,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2.人物刻画
这部剧在人物刻画上可谓是顶尖的水平,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别人看一眼就会忘掉的炮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
就拿小太爷孟烦了来说,他在北平时也像小书虫一样激昂,充满斗志。但在经历过无数战友死亡和人情世故之后,孟烦了逐渐认清现实,开始变得毒舌,狡猾,也看不起小书虫和曾经的自己那种看似可笑的梦想。
3.争议
这部剧的深奥之处在于让我们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剧中龙文章曾经说过,对和错很重要。但是到了最后,关于虞啸卿不出兵去配合战斗而选择保存实力这一点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从大的说,让龙文章一行人据坚而守从而减少更多人的伤亡,这种做法对于龙文章他们来说是一种残忍,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却是一种仁慈。从小的说,我们一直都是站在龙文章的角度去考虑的,虞啸卿和唐基不发兵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极其混蛋的行为。但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们是即将强渡的士兵,你们会愿意为了他们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吗
最后,在我看来,兰晓龙借龙文章之口说出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缺点:“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我们总说,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民族,吃苦耐劳不光体现在挨饿吧,我见过在树上吃喝拉撒睡的日军,我还见过在脚踏车上活活累死的日军。自封的优点,会害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