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想】再谈中语“围绕文题进行思考的必要性”

九十三的作文分享课

日常教学经常听到老师说:这篇课文可咋上?一头雾水乱糟糟的。

问及原因,课文普遍太长,能送太多,没有条理,眉毛故意一把抓,太杂太乱,可又不知道讲啥,课堂效率极低。

我想说说我的做法。

经常看到几个哲学思考类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对于语文,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新课多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如果老师能够针对文章题目多提问题,把自己给问明白,课还会模糊一片吗?

两年来,我一直采用“围绕文题进行思考”的方式提问题,思考共分两类:兴趣类思考,文体类思考。兴趣类思考是是看到题目后引发的第一思考,着重对题目词语包含内容的疑问。例如《论教养》这一课,当看到题目后,会引发哪些思考呢?

——什么是教养?(概念)

——有教养的标准是什么?(准则)

——为什么需要有教养?(有教养的意义)

——怎么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方法)

——作者利哈乔夫为什么写作这篇文章?(写作缘由、背景)

这样一思考,课文的基本内容就明晰了,这属于兴趣类问题,我们的语文承担着语文素养的培养任务,那么需要解决哪些语文本质问题呢?

这就需要围绕文体进行思考,不同的文体,我们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论教养》我们需要围绕议论文提出相关问题:

——文章针对什么社会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观点或看法?(论点)

——文章采用了哪些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论据)

——文章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方法)

——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证的?(论证过程)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赏析语言)

当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解决后,一篇文章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不就掌握了吗?这样训练几次,学生慢慢就学会了思考的方法,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明辨真伪,训练语言,练习写作,开启智慧。

其他文体也一样的道理。多练就熟练,多思成习惯。

寒秋·蔷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2018.4.2邹力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
    闸蟹胖顺通阅读 5,546评论 0 9
  • 你终于替自己 预约了一场大雪 为将要发生的一切 安排一个单纯的背景 你觉得雪 是一种清凉的血液 让你的感觉轻快起来...
    诗人张毅伟阅读 1,105评论 1 7
  • 突然回忆起儿时的一个下午,和母亲在怄气,记不得原因,只记得自己绕着不知名的路一直奔跑,母亲在背后一直追一直追,后来...
    Makiyoko阅读 1,339评论 0 0
  • 冉冉 文 午饭过后,两个小时的火车去往呼和浩特,再飞乌鲁木齐,不想一切美好的开始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机场里,时间...
    冉冉ranran阅读 1,7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