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的清晨,弥漫着几缕薄雾,我站在门前,闭着眼享受着吸了一口初晨的空气。随后扫门前的枯叶时,发觉日升之处格外的唯美,“ 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殷红的朝霞浸染了东边的天空,如纱般,曼妙地轻拂在天际。
或许是自己太过感性,以致眼眶里尽有了一丝湿润。我呆立的遥望着,却不知奶奶从何处乍然出现在我背后,她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老道的叹了一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我怀疑着看着东方,不知是否真如诗句那般,但我出门时还是带了伞。
午后,从村里的书堂出来时,黑云早已聚集上空,暗淡的空间笼罩着整个村庄,一场暴风过后,大雨如期而至。它像是许久困在云中的笼兽,一出来便挥洒在天地间,好一副得意的模样,全然不顾及狼狈的奔跑者们。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撑着一把红格花伞,飘摇的雨,尽也无情的打湿了我的衣角,我便加快了脚步,似有几许懊气。
经过南村头陈阿爹的茅屋时,我怜悯的停驻了一下,从薄窗往里窥探了几眼,屋里已然成了“水帘洞”,如此“别有洞天”,他的儿子却住在那么“世俗”的洋房里,真是一个叫人“省心”又有“想法”的孩子。
罢了,与其臭语相投,倒不如念一念正经的。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当首,尽心奉养与顺从以父母。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书中的教导倒是不少,却也抵不过有些人的“独特思想”。进步的社会,却退步了中华文明传承的美德,如此,真叫人痛心。
倘若上天真有好生之德,应该快快歇了雨才对,果不其然,离了茅屋约两百米,倾盆的大雨渐渐的平息了肆掠,像是怜恤陈阿爹的辛酸劳苦、和他的无奈吧!
田间,幼秧已是东倒西歪,路旁的杉树湿漉漉的,在微光下显的有些锃亮。一行白鹭从树顶掠过,悠闲的向着东江畔飞去,成群成群的小青蛙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这下,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了。
我收起伞,转身回望着陈阿爹的茅屋,此时,满头白发的他依旧忙碌在屋顶上,显得十分老练。
穿出云层的几缕光束,照在他覆满皱纹的脸上,一丝心疼油然而生。我纵是有思绪万千,尽也无可奈何。
吁!世间本就炎凉,一处冷一处热,如花般,一时花开,一时花败,人生应该就是这样潮起潮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