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古琴:张萌老师从这四个方面为我指点迷津

我是从2015年6月份开始学习古琴,说来惭愧,我的演奏水平大概跟我的写作一样,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

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在于我对“如何学好古琴”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没有特别明晰的方向和脉络。

偶然看到一篇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张萌老师的直播讲座的公告,主题是《如何学好古琴》。带着期待,认真看完了直播回放的视频。

近两个小时的直播,张萌老师从以下四个板块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学好古琴”这个宏大的主题,有了一个更加立体清晰的认识,整理分享如下。


一、学习古琴的兴趣点在哪里?

1、被古琴的文化所吸引;

2、古琴的独特音色;

3、两者兼而有之。


我对古琴最早的印象是看《笑傲江湖》,两人不顾武林纷争、门派恩怨,琴箫合奏,以及后面任盈盈教令狐冲弹琴,特别向往那种侠义豪迈中又有几分清和内敛的气质。

以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弹琴;孔子困于陈蔡而“弦歌不辍”……

我学琴的兴趣点主要在于古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它所承载的修身养性的品格塑造。

我也很喜欢听古琴的声音,尤其是泛音,但对音乐的审美,平心而论是比较欠缺的。平时生活中应该多听名家演奏的经典古琴曲目。


二、学琴的目的定位是什么?

1、能弹即可,对艺术表现及演奏技巧没有太高的要求,自娱自乐。

2、弹好古琴,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

3、通过持续学习,希望能够传播、教授古琴


我现阶段的目标是能弹好古琴,掌握演奏技巧,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我能够按照曲谱节奏完整的弹出几支小曲子,如《秋风词》、《关山月》、《卧龙吟》、《慨古吟》等,旋律基本正确,但是缺乏韵味和意境。

在曲目的数量上我没有很高追求,更希望在艺术表现力和演奏技巧上有所突破。


三、学琴的过程包含三个方面

学琴以及反复练习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当我们能够演奏出一段旋律或者曲目,也会很有成就感。这是一个痛并快乐,与自己的惰性对抗的过程。

1、学琴的基础

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认识减字谱,知道对应的指法、徽位等;一个是对旋律的认知,节奏、节拍的知识。

我的的乐感其实挺差的,平时唱歌基本都会跑调。减字谱中常用的基本指法,我都能运用弹奏。

2、古琴音乐的审美意识

古琴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有它独特的审美表达。以《阳关三叠》为例,演奏者心中所要表达的那种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听众如何能感受得到?

这需要培养对古琴的音乐语言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体会曲意。

对于熟悉的,特点鲜明的曲子,经过他人讲解或者了解背景之后,我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在心中生成画面,感受曲子的意境。

随着自己的阅历和心境不同,我对自己所练习的曲子意境感情的理解也会不一样。

但对于陌生的曲子,并不是所有的古琴曲我都能接受并喜欢。

培养审美意识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甚至带有一定的“洗脑”意味6y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长期积累。

3、稳定的演奏技巧

这里不是强调“完美”,而是“稳定”。不能说今天状态好,能弹八分,到一个雅集,只有五分;对一首曲子,这一遍有个“勾”没弹到位,下次另一个地方失误……这些都是不行的!

由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的演奏很不稳定,一段时间不摸琴,再上手就会感到生疏。有些段落,总感觉弹奏起来不流畅。

总的来说,学琴的过程中,在基本技法和审美意识两方面,都需要下功夫。


四、学琴的误区

1、缺乏思考、观照,机械化地练习,动作不得要领

哪怕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指法“勾”,都可以分解成几个步骤,每一步都有目的作用的。动作不到位,就可能导致手臂、胳膊、肩膀等部位紧张酸痛,琴音出不来。

练习时,要清楚原理,动作到位,不能只是评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我们在练习时要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眼睛看手势,耳朵听琴音,身体的发力等,要有意识地练琴。

古琴的流派众多,我们不独立评判一个技法,要在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中去看它的合理性。有些技法,对于一些特定的曲目,会更适用,更有表现力。

2、古琴名家、大家的演奏都是很“随性”,动作浑然天成?

实际上,古琴名家或者一些大家他们所达到的这种状态,是在曲子的一些细节表现、结构处理上精妙、合理,让人听着舒服,充满感染力。

这是长期积累薰修才达到的,对初学者而言,不能够盲目模仿,应该从基础一步步完善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用手机反复录制并观看自己的演奏过程,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情况弹琴时我们听不到实际的琴声,听到的是心里想象的琴声。

我曾经试过录制自己弹琴的过程,给自己挑毛病,不断调整。这个过程确实比较痛苦,非常的磨练意志和耐性。可惜没有长期坚持下来。

弹琴做到“温故而知新”其实非常重要!


专注自己的兴趣点,理解领悟古琴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琴曲的思想意境,培养审美意识。

保证一定的弹琴时间,在弹琴时做到眼到、耳道、口到、身到、心到。

努力弹好古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