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个月前读完的《一个人的朝圣》,那是一个父亲、丈夫、朋友在几个月独行的路上对于内心的拷问和探索。面对自心,直逼灵魂的问题就是真相。在无常中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对于人生诸多困境,如果不选择逃避,又该如何勇敢面对。
“所有被歌颂的,都只是被剪辑过的片段,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世界的影像,不是真相。人们习惯于在纷杂的世事里翻滚,被一个热浪追逐着又奔向另一个热浪,可是又有多少清醒的认知来自于内心。”
看了布布的文章,心有戚戚。语言其实可以有穿透灵魂的力量。钟情于这样的文字,你会看到灵魂不远万里的跋涉,虽艰难却有力。轮回里的那一抹绛红,终会在风马旗猎猎作响的风中,无言地指向远方,那又是谁的必经之路。也许宿命只是懒惰疏于思考的借口,有时,更愿意相信一切皆有安排。灵魂也不过是践约而行。忽然什么都不想说。千帆过尽后,能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苍茫。越过山丘以后,自然无人等候。孤独是人生注定的旋律。无论你的身旁是否有家人相伴。法尔如是。所有的语言、行动都在自身有限的思维框架之内,视野和格局决定最终灵魂的高度。
布布是一个失聪的女子,可是她的思考,因为不断地向内生长,却比一个健全的灵魂更辽阔。在她的世界里,有我所熟悉的诵经的声音,有关于灵魂的挣扎和思考,有关于在世间深海如何自处的回答,仿佛和自己在一起,这样的感觉让灵魂安适。读这样的文字,会觉得该遇见的灵魂终会遇见。只是,好久不见。
如何在俗世和出世的转换间实现自洽,这的确是困境。俗世的繁杂终使人心生厌倦,但使命尚未完成,终是无法逃脱。出世的心始终在那里,它召唤你脚步快一些再快一些,不要游离彷徨。
你是如此撕裂地前行。
朋友圈里和俗世相关的理性分析和切身利益相关的成长,大多是向外的追寻,始终无戚戚之感,至今还记得盘腿坐在床上,读几百年前一个日本老和尚呢喃低语时的感动和快意。好的文字是跨越时空,心甘情愿去赴一场灵魂之约。布布的文章让我读到了内心里熟悉的味道,仿佛从钢筋水泥一下子跳脱到山间田野,那是隔着篱笆只望着柴门就一见倾心的喜悦,它有来自生命的内在能量。喜欢这样向内一路扎下去的灵魂,即便有痛苦,最终也不过是实现蜕变的路径。这样挣扎的思索和前行会让人心安。因为能看清生命的来去。
如果走过很多的路,才发现又回到了原点,为什么不在清醒的时候就回到原点。人生很短,生怕来不及,那么,当下的我,应该选择的是什么。觉察这个心。忽然想到上师的话,内心深处无限惭愧。好在这个世界是给你试错机会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做。我愿意去尝试,向内生长是终极目标。这样的终极目标,和俗世里作为一个妈妈、女儿、妻子这样的角色存在,是否是有矛盾。又如何力图保持平衡。当使命不断完成,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也许,就又翻越了一座山丘。
让心获得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