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目前一枚比特币能兑换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相公”一词到底是对谁的称呼?
01
最近看一些新闻
比特币——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东东,好几次出现,按照一周君的原则,搞搞它。
先顾其名思其义,比特币的英文名叫“bitcoin”,看来不是个完全的音译词,咱们把词分开来看。“比特”和“币”:比特是一个计算机的专业术语,这里不去深究;币的最初义为“礼物”,如币帛。随着社会的演变,现在说的币通常指钱币,或者说得不俗气点,货币。(钱币和货币一般不加以区分)
“比特币”拆开理解就是计算机加货币,有点意思,看来这玩意儿和计算机有关,并且也可以当“钱”。
在进一步了解它之前,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花花绿绿的纸片就能换很多包辣条?
抛开货币,纸币,商品这些其实很复杂的东西不谈,归根结底是人们都承认这些国家发行的纸片。(也有国家强制的成分)卖辣条的商人心里清楚,得到的纸片还可以在别的地方买别的东西。那如果有另外某一个东西也能被人人承认,那它是不是可以用来充当交易媒介呢?
那是肯定的。
如果大家都承认的话,比特币就可以充当这个东西。如果都不认,那它就什么都不是了,或者说只是一串数字。当然,国家层面,承认的是比特币为商品,而不是承认比特币为货币。毕竟货币对于一个国家太重要了,国家是要控制货币的,而国家没法控制比特币。目前从网上的说法来看,好像只有德国承认了比特币为货币。
说的更形象点,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和大家熟悉的Q币一样。可以购买一些虚拟产品,如果有人承认,当然也可以购买实物啦。
关于比特币的定义,实在有些复杂,咱们不去深究。它的获取方法是做矿工“挖矿”和购买,这里的矿工非挖实物的矿工,是挖虚拟物品的矿工,抽象吧。通过计算机解答一些复杂的题目可以获得一定的比特币作为回报。
咱们这脑子,还是别想着去当矿工了,实在馋的话可以去买一枚,不贵,根据小引中的新闻,才2400……美元。而且买了你也看不到,摸不着,干脆别想了。
每笔比特币的交易都是通过互联网,像发电子邮件一样。真期待有人填错地址,然后……你懂得。理解这玩意太费劲了,杀死了太多的脑细胞,都开始说胡话了。
再来说说比特币的优势。它受到算法的严格控制,数量是一定的,不会像纸币那样因为政府的多印少印而造成社会问题。而且,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透明的。
当然,目前的比特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说,波动大,目前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可等。
02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桃花扇》,感受了一把60年代的中国电影,看得还津津有味。
由于对南明那段历史了解的不够,对电影中的人名以及人物关系、社会背景存在着一些疑问。当然,“懂点儿”毕竟不是历史专题,咱们不聊复杂的历史,聊点不枯燥的,关于一个词——相公。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女主李香君对男主侯方域说道:“相公,那啥啥……”紧接着一位男性长者也对男主说:“相公,……”
看来“相公”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老公”的意思,至少不全是这个意思。那“相公”一词用于什么关系的称呼呢?
还记得初中一篇文章有这样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PS:刚才查了一下文章名叫《湖心亭看雪 》,好吧,对文章名有点陌生了)
里面也出现了“相公”一词,当时并没有兴趣去深究,这下要搞个明白。
写到这的时候,我还没查这个词的意思,不过我想,百科对这个词的解释一定很短,一定会比上文小引中的行数少,好吧,以后尽量在小引中少废话,这都成了“大引”了。为了避免头重脚轻的不和谐,咱们先聊聊《桃花扇》这部剧。
昨天看的电影《桃花扇》是根据剧本《桃花扇》以及改编自剧本《桃花扇》的一部话剧《桃花扇》改编的。天哪!这么多同名。咱们就聊那个最初的剧本《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南明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是清初的孔尚任。该剧本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悲剧收尾的剧作在传统剧作中出现的很少,尤其才子佳人的悲剧更是少之又少。大家最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双双化蝶,悲欢相随”,也只是看似是个悲剧,而《桃花扇》则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写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篇幅也差不多了,直接“相公”吧。
来呀找呀找“相公”,找到一个好“相公”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君子、生员(秀才、相公)、宰相、麻将不能胡牌(多或者少一张牌)的另外一种叫法。
看来一周君是理智的。
下面这个解释的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