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理由如下:
一、因为我年纪越来越大。恍惚间还记得小时候跟父母赶火车回老家过年的场景,那时没有高铁,能有卧铺票已然是很难的事。每次经过德州,爸爸都会买一只扒鸡,那时的过年就意味着新衣服、大白兔、小霸王,放鞭炮。过去20多年,如今的我明白任何美食都没有太多吸引力了,原来抱在手里的那些毛毛头们如今个子都比我高了,所以我真的是奔四的小阿姨了。这对女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现实,总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可以讨压岁钱的小女生。终于明白为啥老话说年关难过了,因为很多事并不如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一样就能做好的。
二、家族里会有人离开了。小时候的春节见到的大人都是风华正茂的样子,阿姨姨夫、舅舅舅妈,那些我熟悉的面孔里却有人在我的世界里真实地离开了。小时候惧怕懵懂的死亡,对我来说变成在灵堂之上磕头守夜烧纸。接下来会面对更多的逝去,大姨妈走后过年我就没有手工团子吃了,舅妈走后过年我就不用回乡下拜年吃饭了,那么多岁月里习以为常的仪式感都随着生命的轮回改变了。我,只能接受,只能在殡仪馆默默地站在表兄弟姐们的最后,因为爸爸说按照规矩来说我和大姨妈的关系最远……我突然失控哭了很久。爸爸竟然以为我是为了站位顺序不开心,不!没有人能体会我的心情,最爱我的长辈离开了,我为自己的无能而内疚。
三、单身的我总会被关心。从工作开始先被问有没有找男朋友,等到家族里的同辈都有两个小孩了,我还假装自己是个对婚姻没兴趣的人。特别是我一段短暂的失败婚姻后,总是会被周围人善意地关心。哪怕我多次冷静地说我一个人挺好的,所以我有两年春节都特意出境独自旅行了。为了封堵每个特别关注我的亲友,我只能靠更多的金钱“收买”让他们不好意思再过多询问我。有时我也不想那么努力,但为了让关心我的人以为我过得还不错,只能驱动自己去追求所谓的成功。谁会在乎我想要的生活?不想解释就用他们能接受的现实去避免被关心。
四、轮番的饭局吃到想吐。不知从何时起,亲友间的仪式感就变成约饭。小时候天天吃流水席觉得好开心,毕竟平时没那么好吃的。而现在旳物质生活可以让每一餐都如同原来的过年,年纪大了消化功能也变差,稍微吃多点就撑得胃疼。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聊天的内容会比较乏味。基本就是就学就业收入房子车子等这些定量定性的衡量,起码没有央视拜访路人那样统一的问题:你幸福吗?和闺蜜每每涉及这个话题,彼此都很多无力感。是,我们的财富足够我们在城市立足,而我们反而没有学生时代的快乐。物质看起来那么丰富,丰富到我快对它们失去兴趣。不是我多富有,只是我明白快乐与之不成比例。
五、年味被剥削的愈发少。很多传统的美食和习惯,被互联网时代无情吞没了。饭桌上,美食都是被手机先吃一下。孩子们都在拿电子设备尽情玩游戏,他们只会偶尔抬起来端一下杯子谢谢我的新年祝福。我也不懂以后还能坚持什么春节的固定节目,一道家庭传统菜品我也不会做,更不知道在哪天祭祖如何祭。那些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传统,貌似真的要被消灭殆尽了。特别是全面禁放炮竹以后,似乎怪兽“年”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了。幸好还有饺子春卷馄饨汤圆被留下来。貌似春节也被全球人民有所了解,七大洲四大洋也会传来恭贺新春的消息,活脱脱变成我们过的圣诞节。
虽然我吐槽了以上五点,但能陪在父母身边是我安心的事。任凭岁月无情染白了长辈们的双鬓,还好的就是我会目送他们,他们的期待总有人会完成。而我随着年复一年的春节,终有说再也不见的时候。期待那时的自己不让现在的自己失望,我相信自己应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