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去年国庆节后,“中国锦鲤”信小呆横空出世,“拜锦鲤教”便迅速火遍线上线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各行业、各地区的商家也纷纷效仿,要寻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锦鲤。
而最近,随着全民关注的焦点都投向高考,转发锦鲤又成了大家送祝福和高考生自我解压的重要方式。一打开微博或QQ空间,就仿佛来到一口连着一口的鲤鱼池边,目之所及都是色彩斑斓、红红火火的锦鲤。
一种“安慰剂效应”
为什么大家那么热衷于转发锦鲤呢?其实转发锦鲤,和逢年过节大家的祝福祈愿本质并无不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就是说,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成功可能性有多大,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有可能实现。
因此,转发锦鲤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当付出100%的努力之后,也常常还会有一些你无法掌控的因素,这时候转发锦鲤求个心理安慰,也未尝不可。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热衷于转发青蛙,或者别的生物呢?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锦鲤崇拜的历史。
“鲤鱼跃龙门”代表的进取精神
锦鲤的祖先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用鲤。锦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听过鲤鱼跃龙门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龙门石窟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表里山河、风景壮丽,都想去观光。它们就从河南孟津的黄河出发,再经洛水、伊水,逆流而上,一路来到龙门山的瀑布之下。因为山上无水路,山势太高,它们只好聚在北山脚下。
那些最勇敢的鲤鱼们,决定主动出击。他们退到半里开外,使出全身力量,纵身跃向半空中,直带得云和雨都往前走。这时,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们的尾巴。它们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当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里,就变成了巨龙。
当然,大多数的鲤鱼是过不去的。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后,额头上就多了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大诗人李白,还专门为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再后来,鲤鱼跃龙门就成了寒门学子金榜题名、出人头地的象征,直到今天仍然为众多的老师提起。可见锦鲤一开始就包含了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意味。
锦鲤大IP丰富而美好的寓意
除了鲤鱼跃龙门之外,在古时候关于锦鲤的传说还有很多种。
大多数都是把锦鲤和龙或者是神明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才对锦鲤是倍加喜爱。到今天,锦鲤也常被视作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还有很多人把锦鲤当作是镇宅、养风水的宝贝。
此外,鱼的谐音跟“余”相同,所以就广泛地地出现在年节喜庆的年画里,寄予了人们“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
总之,锦鲤崇拜可不是今天才有,古人对锦鲤的膜拜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鲤鱼的原产地为中亚细亚,后传到中国,在日本发扬光大。“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等地。锦鲤在日本又称为“神鱼”,象征吉祥、幸福。
日本风俗在男孩节悬挂鲤鱼旗,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像鲤鱼一样跳过龙门成龙。日本人把锦鲤看成是艺术品,有水中“活的宝石”之美称,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
高考压力太大,转发锦鲤求个心理安慰本也无可厚非。但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成功的幸运儿也总需要努力来加持。比起幻想做一条小概率的锦鲤,唯有把努力成为习惯,当幸运来临时你才更有底气去接住。
祝愿各位高考生都能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