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一个肩挑箩筐,手持铁片和小锤,口里喊着:卖~白糖饼~子的货郎形象,最令我们激动。因为他们能给我们贫乏无味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的想象与快乐。卖白糖饼子的货郎们外形很普通, 没有什么招牌似的服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幌子,唯有充满货郎腔调的吆喝声,才是他们吸引人的全部。远远地飘来一阵“卖~白糖饼~子”吆喝声,声音在“子”字那里突然收住不再拖长,显得那叫卖声既婉转悠扬,又不拖泥带水。货郎挑得那副箩筐,上面有两个竹制的平扁子,扁子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面躺着一块直径约三十厘米,厚约两厘米的圆形麦芽糖饼,在芜湖俗称:白糖饼子。
纯正麦芽糖应是半透明的胶体状态。在我们孩童时代的白糖饼子,是麦芽糖经过反复拉拽加工的,制成后的糖饼通体看上去白白的, 质地硬而脆。每次想要吃的话,只能在整块的白糖饼子边缘,用铁片比画好,然后用小锤往外敲一下铁片,一块白糖饼子就这样交付了。因为卖糖饼子,要经过敲糖的动作,所以,卖白糖饼子也被称为:敲白糖饼子。
在最具现代的营销手段中,互动体验、协商议价、信息不对称、差异化经营等等理念,最初,都有可能是由敲白糖饼子货郎们创立而延续至今的。不信,让我们看完他们整个售卖过程,就会明白一切,就会被他们的精明的意识所折服。
每到一地,货郎们盘桓下来后,开始激情吆喝。不长时间,货郎担面前围住许多叽叽喳喳、面黄肌瘦、鼻下拖着黄龙的小伙伴们,他们中以男孩居多,偶有姑娘参杂其中,你一言我一语,频眨的眼睛紧盯着白糖饼子不放。家里条件稍微好点,口袋里有一两分钱的小伙伴会大胆地直接问道:“白糖饼子怎么卖的?”
“一分钱一块。”货郎用铁片在糖饼上比画一下,告诉你一分钱要买的糖块大概有多大。
“太小啦,一分钱就给这么点?”
“一分钱只能买这么多。要不,你可以拿东西来换啊。用东西换可以给大点”
“什么东西能换?”小伙伴们眼睛圆睁,一脸的好奇。
“牙膏锡、铝、铜、铁什么东西都可以换,你们拿来,我瞧瞧,按质论价。”货郎眯着眼睛微笑着说。
其实,货郎这招很厉害,什么东西都可以换,让小伙伴们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们到家后开始翻箱倒柜,四处寻找,最后,有小伙伴把家里小的铝锅戳个洞、铜勺掰弯了拿了出来,还有的把牙膏里剩余的部分挤掉,拿着空瘪的锡制牙膏皮来兑换;更绝的是,还有小伙伴看到家里橱柜门上损坏的铜饰件,非常显眼,立即拿起菜刀把它撬下来拿来换糖;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居然还有人将铜钱、铜板、银锁片和小玉器等小物件拿了出来换糖饼。 那个年代,生活虽然清苦,家家户户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小物件有些人家还是有的。拿出一些价值较高的小物件来换糖的事情,真的会经常出现。货郎见到小伙伴拿着东西来的时候,见有好东西就收,不好的就拒绝,实在拒绝不了,也会假装收下,随便敲块糖敷衍一下,反正糖饼也不值钱。真要是遇到一些令人震惊的小物件的时候,货郎们会欲擒故纵地说:“这是什么啊?不要,不要,不能换!”然后,在表现出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勉强答应“好吧。但这个不能敲大的了。”小伙伴不依不饶,非要再大点,再大点,几经交涉,货郎终于同意说:“好!就依你,你自己看能划多大。今天我可做亏本生意了……”你拉我拽,乱乱哄哄地敲完糖,小伙伴们神头鬼脸地一哄而散,货郎从容地把收来的物件放到糖饼下面的箩筐里,挑起货担,甩腿就走了。这个地儿,他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来的。
那时的白糖饼子,其实是一个很难吃的食品。它不甜,不脆还粘牙,不像纯麦芽糖,鲜甜软和,一股香味。但是,在大家都一贫如洗的年代,孩童们真的没有什么消遣零食,一颗水果糖, 几粒瓜子,甚至是一片锅巴,都是小伙伴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休闲”食品。尤其是糖类食品,只有在春节时候才能有的节令食品,平时很难一见,更不要说吃了。所以,白糖饼子是他们唯一能够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吃到的至尊美味。
当年,卖白糖饼子的货郎们,在走街串巷卖糖过程中,用狡诈的和蔼,看似公平的互动,骗取了多少小伙伴的信任,也给小伙伴们带来了多少短暂的快乐和廉价的幸福时光, 同时,也埋下了被家长发现有东西短少时,挨骂讨打的危险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