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创意之旅“心灵对话•写作”第8篇文字)
晚上的交流会聊得很开心。尽管就五个人在线,效果却很棒。我,观自在,墨芷轩,华容,晓彬。大家分享了自己第一次采访遇到的问题,比如太熟悉的人反而不知道怎么去发问,比如结束后意识到前期准备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聊着聊着不知道聊什么了,还比如采访后整理录音的工作量。我好开心,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做采访,都觉得做这件事很开心,而且能够发现采访对象身上一些新的东西。
我觉得“发现新东西”在熟人之间的采访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点。我们常常觉得已经太了解对方了,好像对方会怎么回答自己都能想得到,殊不知坐下来,那份认真和真诚的气氛,会带出许多我们未曾意料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就在提醒我们,我们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不要以一个固定的眼光和印象去看。
小轩问了个问题:和那些聊不来的人怎么聊呢?
我想了想,如果说去采访的话,没有什么人是聊不来的。日常生活中的聊天我们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喜好,有愿意深聊的人和不太情愿搭理的人。但“采访”这个听起来装逼的规定动作,却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铺垫:去了解他人。
不妨以河流做比喻。我们的问题和表达像河水一般自由、流动,但采访这件事本身(form)像是河流的两岸,它让流动多变的内容有了依靠和界限。我们不可以随意散漫,而是依从一个中心:了解对方,有礼貌地探访他的生活。从这里出发,似乎就没有任何人是完全聊不来的。只是,当然,能聊多久,多投机,这个确实取决于采访双方的和谐程度。我们大可尽力为之。
若是遇到了不在喜爱范畴的人,那,正好去看看这个我们平时讨厌的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鬼,变得这么讨厌(哈哈)。结果,一探访或许发现,哎,好像没那么烦人啊,好像也有可爱的部分啊……我想人在生命或者生活这个层面上都是平等的,除了智识的差异,能力的不同,兴趣之有别。但那些也仅仅是不同而已。正是这些不同,才构成了对话发生的必要和可能。
所以,展开对话吧,当它是一趟远足;去问吧,当它是一次指引。
唯有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框框和界限,愿意走近别人的时候,那原本很难有交集的两个个体,才有可能发生一次真诚的凝视和会心一笑。人与人之间不必苛求达成理解,急着拆掉内在的藩篱;若允许不同的声音进入自己的世界,我们的围墙自会往外拓宽一圈。这就够了。此生很长,经由一次次的了解和看见,会慢慢长出真实而绵延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