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蔚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这首诗曾被柴静引用过,她在采访中说希望自己会永远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读《看见》这本书之前,我根本不懂这句话的含义,因为那时的我才大二,不曾经历很多,那时的我还不认识柴静,也从来没有去了解过她,更不曾解读她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无法去对自己的生活有过更深的体验和领悟,没有对自己生活的归属感。读完《看见》这本书,看过柴静接受采访的视频,我渐渐对这句话有了契合心境的体会。因为我从中读出孤独、幸福和朝前走。这三者紧密有关。因为生活的残酷,你必须经历这些。柴静在她的新书发布会上说,二十岁的小柴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时光可以雕琢任何一个人,从青丝到白发,从幼稚到成熟,从苍白到丰盈…人是群居动物,这是由我们的属性决定的。但任何一个人又是绝对的孤寂的。只是有些人自知并学会接受,有些人不自知,喜欢用热闹掩盖。
看到过很多文章写孤独这个话题。写要怎么去接受,要怎么去享受,要怎么去克服。可是读了那么多,依然改变不了心底深深地孤独感,深深不见底,空洞的让人无力的绝望。这种感觉就像溺水的人,抓不到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会想想那些文章给你的建议,但是依然排遣不了,索性一个人在房间里,听着自己喜欢的歌,发会儿呆。重新拿起书,打开电脑,站起来,做该做的。自以为这是对孤独最好的状态。感受它,感受它给你的弱感,然后释放它。依旧关上孤独的大门,去江湖过刀光剑影的生活。享受生活的世界给你的喜怒哀乐。生活并不总需要你的强忍和故作坚强,有时的妥协并不代表你的脆弱,反而更能理解人性所在。既不追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不用靠外界给你的评价来活,你要将目光放在你的内心,放在你里面的世界。外界的反射和发生的事件,你要去思考,去感受,去体悟。你面对的人和事,他们有各种的反应,它们有本来的状态,他们有自己的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但同时他们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的心灵史某些程度上也是带着他们的影子。所以人不是孤立存在,但同时有一种隐秘的排他性。
你的二十多年,你的三十多年,你的一生,当你回顾时,能拿哪些事放在口里嚼嚼,给儿孙讲讲,能有那些放在心里千回百转,刺激一下曾经年轻旺盛的一颗心,能有哪些能放在开水里烫烫,放在炉火里烤烤,放在阳台上风干,和老友们一起就着喝喝酒,散散步,看看夕阳。
人生很难,也很残酷,但完善自己,做好喜欢做的一两件事儿已足已。就像《传家》的作者任祥女士说的,种一颗树,生一个孩子,写一本书,盖一座房子。
静下心里,重新面对这不堪中还透光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