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学习方式,在我看来是最棒的学习方法。
只要你上过学,你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这一套学习方法。
8个字,4个学习方法。实在是太简单了,简单到幼儿园小朋友都在运用。
如果你严格按照这套模式去学习,你可能是学霸,如果你只是遵从上面部分,那你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打折扣。可惜读书的时候,并不知道,如果早点,明白其背后的深意,结局或许会好很多。
这段时间,我在对“如何学习”做主题阅读,我越发的觉得,这是一套底层的学习方法论,也是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谈到的临界知识。
这套学生学习模式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学习,它是一套学习工具,可以运用到其它任何领域。预习、实时学习、复习、做题。这4点,构成了一套学习范畴的闭环结构。
一、课前预习
学生学习:学生的时候,老师讲完一节课的时候,都会提醒学生,记得去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职场学习:回顾,学生生涯,很少预习过。心想,老师上课反正都会讲解,与其预习,还不如把多余的时间多做几道题。那时的我,根本不懂预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预习?
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真正有效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听讲,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
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听讲。
对于N年,没有踏入课堂的人来讲,要集中精神听讲真的是非常困难,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但如果你会去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讲解到问题内容,你自然就会全神贯注。
职场学习,看书、听课,提前对目录和大纲,认真浏览。确定哪块知识是你薄弱的,是你还有疑问没有解决完的,要提前圈出来,后面要重点反复学习。
二、实时学习
学生学习:上课认知听讲、抓重点。
职场学习:职场学习不局限培训班,它的范围比较广,你阅读,听课、与人交谈,都可以看作是学习的一种。此时你在看这篇文章,也是实时学习的一种。
最大化的吸收知识,要求你擅长做笔记。
好笔记的基本框架:
在笔记本顶部3-5厘米处留白,做标题和日期。
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黄金三分法记笔记。
行首对齐,利用多图、表等视觉工具。
基本结构:
三、课后复习
学生学习:课后要复习
职场学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上面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证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建议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建议是:5分钟后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四、做题、做试卷
学生学习:每个章节,有对应的习题
职场学习:老师讲完课程后,学生要回家做习题。解答习题的过程,相当于你根据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学霸能得高分,就代表他们解题能力强。可是职场学习、看书……是没有现成的习题给到你。
所以职场学习很容易,只听课,不实践。
只听课,不实践,相当于只听课不做习题,依然考取不了高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努力学习,依然没什么改变。要避免低水平的勤奋。
职场的学习,没人给你布置家庭作业,你要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实践=考试
不断实践,实践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若是文案课程,那你去实践老师总结的文案模板。
若是时间管理,那你花几天时间去实践老师的时间技巧。
若是写作技巧,那你运用这几技巧,写一篇文章。
重复大量的练习,对知识点进行固化,练习的基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会自动自发。就像老司机不会去思考,什么时候换挡,什么时候打转向灯,一切都是自动自发。
预习——实时学习——复习——做题
用学生的模式进行职场充电,少了某一个环节,你的学习效果,都会因此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