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80天、欧洲能源危机;疫情全球反复、上海封控45天;美联储加息不停、A股跌破3000点;中国房企相继暴雷、制造业陆续停产。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都是2022年真实发生的事件,你与我都深处其中,要么默默承受,要么继续前行。越是艰难时刻,就越需要回顾历史,通过过去看到未来。
春节后,个人选择了“股票减仓、基金躺平、指数定投、转债轮动”的投资决策,减少了做过多微观层面的分析和研究。雨还未走,风也未停,屏蔽外界的噪声,调整焦虑的心态,转个弯儿换个向,开启了系统性的回顾历史。从2月24日开始陆续学习徐弃郁老师《美国简史》、《英国简史》、《德国简史》,到4月5日开始李筠老师《西方史纲》中的《古希腊:城邦时代》、《古罗马:帝国时代》、《中世纪:教会时代》,再到4月21日开始施展老师《中国史纲》。这两个半月时间里,通过历史事件去重新理解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中西方的历史中去寻找现实投影,打破传统的固有认知和思维局限,这也许就是另一种开启未来的钥匙。
去年看了《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今年看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贾雷德·戴蒙德,课程之外学习了《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苏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不同老师的书,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去理解世界、中国、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主义,给出了迥异的个人观点和结论,有了这些框架的认识,对系统性的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也能更好的去理解施展老师绘制的文化蓝图。
之前就看过施展老师的《枢纽》,对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世界秩序枢纽有些初步的认识,再通过《中国史纲》这50讲的内容,从封建社会、豪族社会、平民社会、近代转型、现代革命、中国崛起六个篇章演绎,在时间线索:商周、周秦、唐宋、古今四次重大之变;在空间线索上:中原、草原、海洋、高原、西域五大空间塑造,学完才深刻的理解到中国何以是当今之中国。
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你有能力不断地调整、重画自己头脑中的文化蓝图,从而让自己对于世界能够获得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整个课程涉及的知识量非常之大,大开脑洞的观点也非常之多,很多内容都会让你打破边界、颠覆传统、耳目一新。比如:中原不等于中国,统治长城南北都是草原征服王朝,中原和草原的继承逻辑,儒家、道家、法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皇族、贵族、豪族、士族、寒族、官僚之间的博弈,皇权与皇帝的权力区别,先帝托孤的技巧与逻辑,过渡地带对中国的塑造,什么是正统,中国超大规模性下的大一统,中国人口过剩内卷化,双循环经济结构……所有的这些构成历史事件中空间上的大博弈和内部利益团体的小博弈,整个历史的演进,就是不同力量此消彼长、不同群体相互塑造的过程,最终让中国成为世界枢纽。
文明的兴衰、历史的兴亡、朝代的更替,都遵循着历史的第一性原则:欲望和秩序。到底是想象建构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还是生而自带的欲望构建了现实的秩序,这也许本身就是一个生死循环,答案只能由你去解读。真正的历史都是光明与黑暗的交织的,直面黑暗、仰望光明,从中找到欲望的本能、秩序的逻辑,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意义。
面对当今世界之大变革时代,我们都需要一个全新的历史观,帮助我们突破在观念上、思想上、视野上、精神上的边界,使得在遭遇瓶颈的时候,对于未来充满焦虑的时候,仍然可以做到心至宽广、海阔天空。
学习完课程,除了认知上的收获,还从历史中收获远方,世界那么大、中国那么美,疫情后得好好领域这大好河山,希腊、罗马、意大利、伊斯坦布尔、中亚、西藏、新疆、蒙古、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都想去看一看,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流光,在千万年的风霜中去感受历史的沧桑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