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习惯的定义有什么新的认知?回顾自己的习惯,对比这三部分中最缺的是哪一点?
2、成熟模式图这部分重点回答思考这三者关系,以及你对它们的理解。
3、三类资产和团体产能这部分,一定会对你很有触动,检视反思自己生活工作中哪部分做的不好,需要修正。
一、回答问题1:品德实质是习惯的合成,作者认为旧的习惯是可以打破的,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我觉得我现有的习惯不好,影响了我的成功。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作者举例“假设我与同事、配偶、孩子的关系冷淡,原因是我只顾倾诉,不愿聆听;即使知道需要聆听,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聆听,不懂得深入聆听他人的技巧。但是仅仅知道需要聆听和如何聆听也是不够的,我还要愿意聆听,才可能形成习惯”。我回顾自己的习惯,这三部分最缺的是“意愿”,我多数情况不能心甘情愿竖着耳朵聆听别人。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聆听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
为人和观念的改变是螺旋式向上的过程,为人改变观念,观念反过来改变为人,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向上成长。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的过程很难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也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
二、回答问题2: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效能的渐近、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
我现在走向独立阶段。真正独立的品德能够让我们行事主动,摆脱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是值得追求的自由目标,但仍非高效能生活的终极目标。我要努力成长到互赖阶段——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只知独立却不懂互赖的人只能成为独个“生产标兵”,却与“优秀领导”或@最佳合作者”之类的称呼无缘,也不会拥有美满的家庭、婚姻或集体生活。
三、回答问题3:三类资产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产。我关注的是作者说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例子,夫妻之间要注意维护感情的纽带,即权益的来源——在生活中要热情体贴,关切和照顾彼此。亲子关系,我们做父母要教育、沟通和聆听孩子,真心地尊重和关怀他,值得孩子信赖,作者说产出和产能要平衡。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和破裂的人际关系;而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每天长跑3、4个小时的人,宣称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却不知大好时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书不肯生产的人,坐享别人的金蛋,自己永远不敢面对现实。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