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

为政篇

这一篇讲的是为政有规律,也有方法和原则。

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先理解它本来的意思,第二遍的时候我能联想到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一、为政规律→教学规律

⒈为政有规律

见原文第23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原文意思是我们能够通过过去和现在所在的朝代,它的制度存废,预先知道今后十年的礼仪制度。

进一步理解的话,相当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也说明了朝代的更替和存亡是有一定规律的,统治者要尊重规律才有可能让朝代延续下去。


为政有规律,教育教学也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既要亲近和帮助学生,也要树立威信。


⒉求学教学要遵循身心发展特点

原文第4章说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不同的年龄做好了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七十岁的时候可以"从心所欲",却也不逾越规矩。


孔子求学遵循年龄阶段特点,在教育教学中,也要遵守顺序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内容方法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原文第9章说到"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以为颜回不与自己争论是愚蠢的表现,其实颜回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研究和发挥。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教师应当遵守因材施教原则,而不能把学生一概而论,甚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⒊为政以德,榜样教育→

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和榜样教育

原文最开头3节都说到了德在政治中的作用,第3节还特地强调德礼结合才能更好的顺应民心。


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德育教育方法为主,辅之以适当的惩戒教育,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原文第20章说到:"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互相勉励,君主要先做好榜样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榜样教育法",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使学生不断进步。


二、求学方法→学习方法

这一篇里面有关于孔子的学生的求学方法,和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多多复习,并在自己有启发的时候,将启发分享给他人。"教是最好的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把学到的东西通过思考,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学思结合,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和收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管是教还是学,对待知识都应该"诚实",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擅长点和薄弱点,真正做到"长善救失"。


三、树立威信

君主管理百姓,要树立威信,才能让君令通畅。老师也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威信,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使民服,要推举正直之人。使学生服,要好恶分明,赏罚分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没了信用,就好像车没有轮子不能走。教师的言行守信,学生才能心服。

事实上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为政和教育教学的道理,更是做人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导读】2.0 从《论语为政篇》看各章的内在联系 很多人读《论语》,感觉各篇中各章节之间散乱,缺乏联系,其实不...
    赛德传播阅读 3,320评论 1 1
  • 秋高气爽甘孜行, 山路蜿蜒雪山迎。 天桥腾龙云中过, 地道奔驰雨亦晴。 千山草低牛羊现, 万水碧流岚气生。 雕楼小...
    天马行雲阅读 178评论 0 2
  • 复古手工艺品原来你在这里,美而有韵味 冰淇淋儿时甜蜜的回忆,爱你无言无语,心意相通!我如果❤️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
    cyn雅阅读 197评论 0 0
  • 今天天气变暖,有了春天的感觉。太暖了,暖的让人受不了。呆在开着暖气的屋子,更是热的让人窒息,直呼受不了。
    一朵云做的云阅读 203评论 0 0
  • 小曼是家中的独生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至大,家里对她都是千依百顺,有求必应。不知不觉,小曼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
    希希暖情阅读 1,309评论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