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撒谎,你我深处其中


没有人能脱离家庭教育,但是教育在撒谎!

(一)在教育市场上有个非常诡异的现象:

很多教育大咖们声称,自己有一套神奇高效的教育方法,能解决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言辞灼灼,并举出很多成功案例,但是至今教育问题依然大面积存在;

家长们学习了那么多课,听了那么多讲座,可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依然令人头疼;

(二)大数据也在撒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中国4万名父母和孩子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中国的4个省进行,最后发布了结果,在《中国教育报》上连载,大概有十个主要结论,但是,这些结论撒谎 了,因为隐藏在这些结论的表象下的,是教育潜规则:

1. 中国父母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认为,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对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更重要。

潜规则是:如果孩子不能取得优秀成绩,不能进入名校,所能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必然很少,未来处境大多不妙,如果他们困顿与生活,怎么奢望成人?

2. 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否很重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的孩子早一点学,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更需要童年,更需要游戏,大人逼着孩子学习东西,一般容易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埋下了厌学的种子。

潜规则是:上过短期学前班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小学环境,更容易得到老师表扬,更容易在课堂上表现优秀,于是更愿意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

那些一直游戏童年的孩子,大多不适合国内的教育环境,更容易被同学甩在后面。

3. 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潜规则是:忽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和课外辅导的力量以及家长对学校的影响力,单纯地谈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在中国可能是不靠谱的。我们一方面相信环境的力量,一方面又高喊坚强自立、逆境成才,哪一个观点都是有很强的特殊语境。

4. 学生上课外班能否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潜规则是:学校里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在上辅导班或者参加课外辅导;在目前竞争性的考试中单凭学生个人能力取得优秀成绩,是个小概率事件。

5. 物质刺激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这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潜规则是:学习成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并不容易增强学习兴趣,无论孩子的成绩优秀与否,大多数不愿意学习,逃离学习。相反,老师发放的物质奖励,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那是一块橡皮,大家需要一种及时反馈。

6. 父母的闲暇时间都在干什么?

调查发现,父母在学习、读书看报的,其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但并不像想象那么大。

潜规则是:习惯学习、读书看报的家长,基本都可以辅导孩子,或者可以在中小学阶段早已经给孩子在知识、方法和习惯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事情,最后会帮助他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潜规则是,现在孩子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做家务,自我管理大多体现在玩和学习的时间调配方面,孩子的睡眠时间都不够!

8.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明显的局限:如,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气概。

潜规则是:不论是缺父亲,还是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而且有的父母自身的习惯就很坏,对孩子的影响更坏。

9. 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没有走进孩子内心,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没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潜规则是: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是不随意答应,也能猜到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只是不想顺应。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的父母不能调整教育策略,大多是简单强制。

10. 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养方式是否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而父母养育方式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潜规则:现在,避开课外辅导谈成绩,基本不靠谱。

(三)跳出表象圈:

一个是表象规则,人人看得见,但却不一定起作用;另一个是潜规则,往往是事物运行的真正规则。教育也不例外,仅仅凭借表象规则教育孩子,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

爸妈把你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过吗?你是否知耻而后勇?

爸妈面对不理想的成绩责罚过你吗?你是否因此发愤图强?

爸妈的榜样作用真的是身教胜过言传?你是否成为了他们那样?

我们都深处教育的表象里,即便是自己早已感同身受,却也会忍不住重蹈覆辙,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当问题发生时要问问,有没有人关心过当事者的内心和真正需要的帮助?一个劲儿地提要求有什么用?任何一个教育问题落在我们自己或者孩子身上,我们都不能轻易地去判断、决定。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定,都会对我们自己或者是孩子产生深刻影响。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们?我们不理解孩子?不懂事是表象,深层的问题呢?是我们不懂彼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吼少说阅读 13,594评论 1 70
  • 书,怎么读?通读与精读方法 阅读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思考方法非常重要。 第一种,通读:一年三百本以...
    Sam2013阅读 2,875评论 0 0
  • 朋友听说我开了一间心灵工作坊,充满好奇之余,也不免困惑。心灵工作坊是个新颖的名字,它是做什么的?和心理治疗有区别吗...
    云学科技阅读 4,881评论 0 1
  • 之前因为还完房贷没有太大盈余,就没有关注理财,今年开始希望通过理财可以尽快财富自由,不用每月总等工资就可以很好的生...
    姣_606e阅读 1,472评论 0 0
  • 初中同学发来语音 问我去学校没有 点开发现第二句还是用家乡的方言说的 虽然说的平平淡淡 不带情绪 还是觉得很亲切 ...
    青意_阅读 3,45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