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日记星球第14天
坚持日记打卡第14天
上周日去上“有效表达”课,课后留的作业是5分钟演讲,每个人抽一道题,这次我抽到的是:习得性无助。
所以我今天要把这个演讲题目梳理完。那么我就直接上演讲了:
大家好,我是刘奕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如果你没有接触过心理学,可能会对这个词比较陌生。
但你也会很好奇,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管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咱们现在都来在脑子里想一想啊,习得性无助是什么意思。
(互动)
你想到是什么意思?
你呢?
好,非常好。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词啊,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的,1967年,我想到我妈妈是1963年的,哦,差个四年,记住了1967,但这个不重要。
研究动物,嘿,又是研究动物。很多心理学家都会拿动物做实验,有用小老鼠的,有用小猴子的,还有更甚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竟然用小朋友做实验。
那么这次塞利格曼是用什么做的实验呢,你猜猜。
(互动)
他这次是用的小狗,做了一项经典的实验,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实验结果,咱们重点看,他起初是把小狗关在一个笼子里,音响放在笼子旁边,只要这音箱音一响。就会给小狗难以忍受的电击,特别的疼,小狗关在笼子里,它逃也逃不了避不了,太残忍了。
那么经过多次实验后呢,实验人员再次把音响打开,但是没有对小狗进行立即电击,而是把笼子门打开了。
这时候呢,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狗不但没有逃出来,而是直接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要知道啊,这时候没有电击,是没有电击的。
小狗在多次实验后,习惯了这个难受的动作,也没有察觉周边的一个变化,就直接回到原来的模式,条件反射的开始呻吟和颤抖。你说这个小狗傻吗?它怎么不出来。
通过反复实验,它从一开始的想逃跑,逃不出来,到最后能逃跑它也不想逃了,等待着命运的折磨。这种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但却绝望地等待着痛苦的来临的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
也就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其实我们是可以逃出来的,我们是可以跳出自己的死循环的。
可往往大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不想跳出来,不想动,待在对自己来说比较安全的环境中,但这种就是温水煮青蛙,害的是自己。
最后想出来就是真的难了,可能会需要漫长的一个修复过程。
习得性无助真的很可怕,如果你有意识到自己某件事陷入到这种状态,那么就需要警觉了。
我们是可以跳出来的,是可以找到出路的,是可以更好的。
让我们勇于跳出习得性无助的束缚,不管是想内求,还是向外求,努力去寻找突破口,去面向阳光。
谢谢大家!
我是5861号星宝宝,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写日记,欢迎来找我啊!如果你觉得我写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赞啊!
也可以思考下,自己有没有过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呢,欢迎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