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一起来分享这本书,——《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相信大家都有过阅读的经历,想问一下大家,你在阅读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你知道如何把一本书讲给别人听吗?樊登老师在讲一本书的时候,他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读书可以改变生活”,这是樊登老师在引言里面讲的一句话, 同时,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理解世界,通过阅读寻找自己。
亲身经历的读书收获,樊登老师提出了一个讲书的意义,通过讲书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原来我们一点一点学,现在我们更要学结构化,了解学习方法,别人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本书写作结构很通俗易懂,樊登老师用了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就是——黄金圈法则: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套路。
我们的阅读也有两个很重要的特征,主动阅读,以及目的性阅读。
一、阅读的重要性
你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一定是你自己想要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读一本书,它是要更加的有针对性,加深你对本书的理解,同时你要了解到,针对性是让你的思维更加多元。
当然你看一本书一定是要得到一个什么结果,比方说你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育儿知识,你可以通过阅读改善你的语言能力,甚至你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你的演讲能力,当然这个还要通过你的输出和实践。
那么讲书需要哪五种能力?
当我们讲书的时候,先要别人理解,也要别人听懂,这个非常重要,同时还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让别人易于理解,下面这五个步骤,一定能帮助你快速了解,一个讲书人要具备哪些能力:1. 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把握书籍的逻辑性、递进关系;
2. 大局观:不要被细节带偏了,注意其主要观点;
3. 语言能力:简洁、幽默、说服力,让人有行动的动力;
4. 同理心:了解听众的需求和感受;
5. 爱:对书和听众充满爱,有慈悲和给予的精神。
阅读,首先会读书的人一定要去学会讲书,讲书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输出,让你能够通过自己的讲让别人学到,同时自己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维,完善你对书的理解。
同时我们不能走马观花地看书,要学习沉浸式的阅读。
另外樊登老师通过自己的三段式的经历把他跟讲书的故事呈现给了我们,同时也告诉我们,讲书的五种能力:要有逻辑思维,大局观,语言能力,同理心和大爱,不要怕自己讲的不好,也不要怕给的不够多,有一颗将然的心把自己变成一把瑞士军刀。
二、樊登阅读法基本功
第二部分我们讲一讲樊登阅读法,它的基础是什么?有两部分,第一个就是选对书。有人说那选书我该怎么选?什么样的书对你有帮助,通过你的需求来选书,选书的原则 TIPS (工薪死磕) 书大概有四种属性,
一个叫工具,一个叫理论,还有就是实用性,还有它的科学方法,。
如果这四点都满足和符合其中的两点,这本书就值得去读一读了。 具有建设性的阅读 给大家三点:
第一个就是给你的生活带来意义
第二个你特别想读,对你有强烈的动力愿意去是。
第三就是对你的生活有一些改变。
读出生产力,在找书的阶段,我觉得这个就是标准,这三点你可以去找一找这样的书。
三、樊登读书法的应用
怎么样运用樊登读书法能够完成解讲一本书。运用樊登读书法进行讲书,有三个步骤。
结构化、再创作、开口讲。
*结构化有人说读一本书要先把它读厚,然后再把这本书读薄,然后再把这本书读透。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读完一遍以后,我们就可能开始要去分析和想一想这本书,我们该怎么把它解构一下。
让你讲书的时候更生动、更具体。
这里面还是讲赵本山和宋丹丹演过一个小品,把大象放冰箱里要几步?要三步,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踹进去,再把冰箱门带上。
所以在讲书的时候你也要结构书,他也可以用前、中、后这几个点去讲,同时我们可以看一看书中有哪些我们值得留意的地方:
第一个就叫开宗明义,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把这本书,压缩成一句话,牛人可能会把一本书压缩成一个词,这样做就会找到书的主题。
第二个就是熟悉书的写作背景,比方说《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为什么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什么他们家的父母这么着急把女儿嫁出去,是跟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有关的,当时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整个资产阶级贵族在寻求权利,一些家庭开始了积极主动的寻求权利的一些声音,所以要把女儿着急的嫁出去,他们的父亲渐渐老了,家里没有男丁,复杂的社会矛盾都集中在小说的开端。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国外名着中能排进前五的一本书,原因就在于它把整个故事背景压缩得很短,非常有戏剧性。
第三个就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这本书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当你去看到一本书的时候都是提出问题,然后给出原因和现状,最后再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些简单的或者是说商业书籍的方式,但是如果你读传记,比方说苏东坡传、达芬奇传,就可能没有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案,你可能去了解的是全书讲的故事。有哪些打动了你,这个方法或者是并不一定能全部找到。
第四个就是,画龙点睛,升华全书。比方说你看了《平凡的世界》,你看完以后能不能做一个小的总结,路遥究竟写了什么?
比方说你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在你内心究竟意味着什么? 还有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拿笔划线,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边看边划线?我们要给自己标清楚一本书路标,下次再看就知道这里有重点。
分享8个值得划线的地方,请大家收藏本部分:
第一个叫界定主题,哪些词语,哪些句子,能够明确主题,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可以划线;
第二个是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哪些事故?这个也可以划线
第三个,你特别感受的句子,特别让你意外,也可以划线。
第四个,作者有特别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句子,也可以划线。
第五个,转折点出现了,可能是作者的人生转折,可能是他的观念转折,或者他讲的故事中的转折。
第六个,书中应用,比方说《心流》这本书写出了理念与方法,然后对于沟通人际、家庭关系,还有其他等等社会活动的应用,也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划线。
第七个,我们的心灵冲击,你觉得内心受到震感,感觉自己刷新了认知,这个也可以划线。
最后一个就是奇闻轶事,帮你积累写作和演讲的素材,也可以划线。
*再创作
在结构化的过程中,要陈述整本书的大纲,同时把这本书的整体介绍给读者。
先要把整本书的全貌先说明下,类似于导游一样,先总后分,听起来更有逻辑。
讲书其实也符合结构化理论,从理解到再创作,也是一次重构,这里要注意三点,以书为据,还原原文,打动人心。
再创作阶段,首先要以书为据,我们为了把这本书的原意和主旨传递出去的,而不是自己重新通过书,再创造一个主题,千万不能偏离。
第二,还原原文。你可以念原文,但是要有一定的比例,大概是十比九或者2:8,如果原文写的好,你直接念出来,你也可以通过原文的一些理念,讲讲自己的故事,但是千万不要跑题,就围绕着主题去讲就好了。
第三个就是打动人心。在讲述的时候,怎么样抓住大家的好奇心,首先就要构建你的坡道,什么叫坡道?一听下去就特别想往下听,就像滑梯一样,不假思索跟着你前进,就是构建讲书的坡道,让大家进入你的思维,滑梯里不会难受,他们会用心听你讲。
一定要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因为讲书可能是30分钟的时间,所以你讲述的时长不能太长,不然大家就听不下去了。
*开口讲
开口讲一本书,其实是你整个综合运用理解、反思、呈现的过程,所以先要读一遍,然后写一遍思维导图,然后再放一段时间,然后再把思维导图拿出来,根据思维导图,然后再想一遍,在脑子里预演一遍。
这样对你的阅读以及你的讲述,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了,你讲的时候要调整心态,因为不一定你每次讲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喜欢,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的复盘讲完一次以后,你要知道哪里做得不好,让大家提供一些意见。
还有在讲书的时候多互动,适当跟你的读者进行互动,可以抛出问题,让读者想一下。 你讲一本书的时候,其实你不是讲一本书,可能是讲一个主题阅读,你不断丰富你所讲内容的架构,然后不断提取,这个我们可能都做不到,樊登老师能做到,但是我相信一定有人能做到,包括何帆老师,包括古典老师,包括万维钢老师,他们都是这种书架式分享,就是大脑里有一个书架,他虽然分享的是一本书,但其实它是嗖嗖嗖往书架外面帮你扔书。
好,我们整体就把第三个部分如何去读和讲一本书讲分享完了,我这边给大家四个字叫“结-文-讲-图。”
最后一个就是输出一张思维导图。
其实思维导图大家都画过,这里面要注意的是,书后面给大家一些阅读书籍的思维导图,还跟我们其他的思维导图是不太一样的。
这里面思维导图绘制要注意知识输出的方法,这里面是A4纸的横放,然后主题写中间这都一样,黑色中性笔就好了,然后分支不能超过十个,跟书的结构和章节是有关系的。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按章节分,第二个是按重新按照结构,后者难度大,建议大家一开始还是用原来的方式。
卖艺的叫艺人,未来讲书人也可能成为一个艺人,现在有很多人就去专门听书,通过听书获得认知提升,见识越广,你对于生活的兴趣可能就越大。
在书的最后樊登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准备好做一个解密者了吗,这个世界需要我们不断解锁,这个就是读书的意义,跟着樊登老师,追随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做一个解密者,一起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