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子游
不读苏轼的词,不足以聊人生。
0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湖州知州到被进京入狱,后贬黄州,史称“乌台诗案”。
这首诗词作于1082年七月,作者因“乌台诗案”受贬,退居黄州。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调描写了赤壁的景色,借三国历史人物凭吊,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抑郁不得志和怀才不遇的愤慨,表达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旷达之心。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估计很多人读完这篇文章,都感到无地自容。
韩寒发了条微博怒怼:“对于这种标题,我是极其讨厌的。它已经不光光是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
正如苏轼在《西江月》所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在写这首词已经四十七岁了,而周瑜破曹时年方三十四,周瑜年轻有为,而作者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按常理来说,这个时候对比起来,伤害是成吨成倍的,正常反应是痛苦与抑郁,可苏轼却反其道而行,作者把周郎的丰功伟绩上升到历史长河来看,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来看,即使再大的伟业最终不过是一掊尘、一缕烟罢了。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在主动与被动间去比较呢?上学比成绩,长大了比收入,比车子,比孩子。
我们身处焦虑的漩涡里,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被各种信息包裹着,朋友圈是制造者各种恐慌的推手。
悲观与焦虑不是生命的底色,超脱与旷达才是生命的赞歌。从苦闷的当下走出来,面对历史长河,面对浩瀚星空,千古一月,焦虑从古至今都存在,谁也不比谁好一点,唯有认清自我,以超凡之心,才可读懂人生沉浮。
02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上片写雨,下片着情。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显示出作者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与其闷闷不乐,怨天尤人,倒不如放下包袱,面对现实,从逃避到正视,一次内心艰难的转折,也是人生精神面貌的蜕变。
正如作者所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只要打不死的,终究会强大。
面对着人生的浮沉,焦躁与恐慌将会带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只要我们,从容面对,那么不管什么风雨都不能奈何我们了。
年少时,我们豪气万丈,不可一世,认为我们只要想要,就一定会实现梦想。
长大了,我们才发现生活没有剧本那样简单,我们也没有主角光环,平凡才是大多人的底色。
我们遭遇困难,我们遭受打击,无常才是人生常态,我们学不来作者那份旷达,但至少在我们深陷绝望之时,明白还有另一种生活:不是绝望铸造的囹圄,而是淡定从容的午后闲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