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上以张汤为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作见知法,吏传相监司。用法益刻自此始。〔苏林曰:拘刻于守职之吏。师古曰:见知人犯法而不举告,谓之故纵。晋志曰:见知而不举劾,各与同罪;失不举劾,以赎论;其不见、不知,不坐也。传,张恋翻。监,古衔翻。〕
武帝任命张汤为太中大夫,张汤与赵禹共同制定了各项法律条令,务求繁密严苛。严格控制在职官吏,制定了官员知人犯罪而不举报就要判刑的“见知法”,使官吏互相监视、互相侦察。从此开始,用法更加严厉刻苛了。
⑧八月,螟。〔食心曰螟。〕
八月,庄稼发生螟虫之害。
⑨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师古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征之人与上计者俱来,而县次给其食。后世讹误,因乘此语,遂谓上计为计偕。阚駰不详,妄为解说,云秦、汉谓诸侯朝使曰计偕。偕,次也。晋代有计偕簿,又改"偕"为"阶",失之弥远,致误后学。〕
这一年,武帝征召官吏百姓中明晓当世政务、熟知古代圣王治国之术的人到朝廷任职,命令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计吏”同行,由沿途各县供应饭食。
菑川人公孙弘对策曰:"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治,直吏翻。去,羌吕翻。敛,力赡翻。〕
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李奇曰:言有次第也。师古曰:逡,七旬翻。〕
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师古曰:各得其业,则无争心;各申其理,则无所怨;使之由礼,则无暴慢;子而爱之,则知亲上也。〕
此有天下之急者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
川人公孙弘在考试时答道:“我听说上古尧舜那个时期, 没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但百姓却相互勉励行善;不重刑罚,但百姓却不犯法,这是因为君主为臣民做出了正直的表率,而且对待百姓很讲信用;到了末代,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赏赐,但百姓却得不到劝勉,设立了严酷的刑罚却不能禁止违法犯罪,当时的君主本身不正,对待百姓又不讲信用。用丰厚的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还不足以鼓励行善、禁止作恶,只有靠讲信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根据人的才能而委任的官职,就能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抛弃无用的虚言,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制作无用的器物,就可以减少对百姓的赋税;不在农忙季节征发役夫,不妨害民力,百姓就会富裕;有德的人受到重用,无德的人被罢免,朝廷就尊贵威严;有功的人升职,无功的人降级,群臣就会明白退让的道理;判处刑罚与罪过相应,就能制止犯罪;给予奖赏与贤能相符,就能劝勉臣子。这八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天下百姓,让他们各自从事生产就不会发生争斗,事情得到合理的解决就不会怨恨,让他们接受教育知道礼义就不会使用暴力,君主爱护他们,他们就会亲近君主,此是统治天下的当务之急。礼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赏和刑罚来推行礼义,百姓就不会违犯禁令了。
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比,频寐翻,音毗,和也。〕
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畜,许又翻。蕃,扶元翻。〕
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
“我听说:气相同就能互相影响带动,声相同就能互相呼应。现在, 君主在上面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德义,百姓在下面与君主相谐调,所以心和就能气和,气和就能形和,形和就能声和,声和就会出现天地安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适时,甘露降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茁壮稻谷生机勃勃,红色瑞草萌生成长,山岭不光秃,湖泊不干涸,这是天地安和的最佳状态。”
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如淳曰:武帝时,相马者东方京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三辅黄图曰:金马门,宦者署,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作,立于署门,因以为名。〕
当时参加对策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报考试成绩, 把公孙弘列为下等。对策上呈武帝,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成绩提升为第一名,任命他为博士,在金马门伺应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