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飞跃山顶的巨型舰队--突厥消灭东罗马
3.6.1帖木儿是蒙古人吗?---史上五大突厥
最近已到深秋,天气很冷,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于是小武很少出门,只要不上班,就窝在出租屋内看书。
这段时间里,小武看了不少亚欧之间名人的传记,似乎对后蒙古的亚欧形势增进了认识;可是这些书籍纷繁复杂,总也有理不完的头绪。
都到周六早上了,小武这才想起今天八角会过来,赶忙爬起床来洗漱,胡乱吃了点东西,又烧起了开水,准备了些新买的太平猴魁,方来到书桌前坐好。
趁着还有一些时间,小武随手又翻开了一本参考书。此书列在了本课大纲之中,前两天还来不及看,现在一读起来发现内容很奇怪,居然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述说欧洲的戏剧。
其中有很多令小武印象深刻的文字,比如,“1585年后,莎士比亚第一次去伦敦讨生活,当时他还不会写作戏剧,只在剧院当个跑杂的。那时整个伦敦的所有剧场里,上演并且霸台的唯一大戏,却是以遥远的东方为场景的《帖木儿大帝》。”
“莎士比亚亲眼目睹,大伦敦地区最好的剧作家是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其代表作《帖木儿大帝》充斥了伦敦所有剧场,同时震撼了整个英国!该剧讲述了14世纪的一个普通牧民帖木儿(Timur),如何登上国王宝座,成为一个野心勃勃、残暴无情的统治者,最后受到天谴的故事,是一部‘巨星陨落’式的悲剧。”
“马洛是戏剧界的超级天才,他在23岁就能写出《帖木儿大帝》这样的不朽巨作,实在让所有同行都非常羡慕和钦佩。
然而更巧的是,莎士比亚赫然发现,马洛竟然跟自己是同龄人,两人都是1564年出生的!然而王者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水平高得让自己只有仰望的份儿。莎士比亚只得低下了头,默默地捡起马洛创作的剧本,日以继夜地刻苦研习,以便将来自己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马洛是个超级学霸,在剑桥大学读到硕士毕业---他除了戏剧外还喜欢数学和探险,并且对宗教有所质疑。他喜欢夜里活动,包括去夜店,还曾一度入狱,任何凡人都无法跟上他的思想。然而天妒英才,一天晚上在一场酒吧斗殴中,这位‘伊丽莎白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被人刺死了。”
“马洛死时年仅29岁,还差9个月才到30岁生日。这出悲剧是世界戏剧领域的重大损失,但对在戏剧方面刚刚入门的莎士比亚来说、却是个难得的出头好机会。不久他创作了《亨利六世》,方才使得戏剧界改朝换代。”
“然而,人们的思想也随着莎士比亚剧作的内容,逐渐回归到欧洲文化上来。对于亚欧冲突地带文化的奇特之处,英国人逐渐开始漠不关心;因为世上已无马洛,无人能够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内心飞翔去亚洲大陆的中部了……”
图表1后帖木儿戏剧双骄小像
【英国同年诞生(1564年)的两大戏剧作家】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看得啧啧称奇,忽然间室内白光一闪,八角已经坐在了其常用的椅子上了。小武连忙放下书本,笑脸相迎,一边招呼道:“欧洲戏剧界居然跟王朝一样,也是要改朝换代的呀?原来在莎士比亚以前,很多戏剧的内容都是跟亚欧之交的历史牛人有关的?是不是这样?”
八角斜了一眼,瞟了下小武刚刚放下的书,点头微笑道:“不错!在中世纪,欧洲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王侯将相们喜欢不断和亲、或者叫政治联姻,来解决争端。至于帝国争霸这种事情,在亚欧之交地带、争斗程度远远比在欧洲内部激烈得多,所以转化成戏剧,也就更精彩、更好看一些。”
小武点头笑道:“应该是吧。光是这个出身毫无背景、还因为偷马被打成了跛子的牧民帖木儿,就是一个白手起家、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罕见枭雄!纵观整个欧洲的历史,除了近代的拿破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跟帖木儿媲美。”
八角呷了口茶,笑道:“不错。帖木儿的野心不仅仅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亚洲包括中国人留下了更广泛的记忆。简单地说,自成吉思汗以后全世界就属这个跛子的野心最大了。若不是帖木儿死得突然,其晚年与中国必有一战,而且是‘火星撞地球’式的旷世大战。”
小武高高抬起了头,道:“对了,中国这边也有很多书提到过跛子帖木儿,说他是蒙古黄金家族继承人,又有的说不是。这些书语焉不详、叙述糊涂、自相矛盾。可是英国马洛又说他是毫无背景的牧羊人出身,当然那是戏剧。那么,帖木儿到底是否成吉思汗的嫡系后代呢?自小就立志再次统一蒙古帝国?”
八角摇了摇头,道:“不是。帖木儿不但不是黄金家族的传人,甚至连蒙古人都不是---他是中亚的蒙古化突厥人。马洛说的一点都没错,像帖木儿这样出身平凡的人,在中亚地区普遍存在,甚至包括在后来的印度莫卧儿帝国,都是一抓一大把。”
小武大为讶异道:“什么?竟有这种事情?帖木儿居然是突厥人?如此那他又怎能继承蒙古帝国的事业?”
八角微微一笑,捋须颔首道:“微妙之处就在这里,待我慢慢说来。自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块以后,帖木儿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即今天的中亚五斯坦地区。另外说一下,东察合台汗国基本就是如今中国的新疆。”
“由于蒙古人统治河中地区已久,在那里占大多数的突厥人很多也使用了蒙古名。帖木儿(Timur)这样的名字在中国元朝也十分常见,不过有些也写成了铁穆耳。比如忽必烈之孙、1303年曾令四大汗国全部臣服的元成宗,名字就叫铁穆耳(帖木儿)。”
图表2帖木儿崛起前夕的亚欧大陆
(帖木儿出身于中亚地区、相对渺小的西察合台汗国)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点头笑道:“原来如此,看来亚洲历史上名叫帖木儿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除了蒙古人以外,归化蒙古的外族人很多也起了这个名。不过好在这个跛子帖木儿、并且是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是独一无二的。”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不错。跛子帖木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并且在汗国的内部政治纷争中纵横捭阖,终于顺利吞并了西察合台汗国。在这个过程中,他当然发现了将自己‘改造’成蒙古人的好处---如此便可以合法地继承蒙古汗国的权利,而不是每上升一步都必须‘刀头舔血’式地玩命。”
“为此,帖木儿先是将自己包装成蒙古那颜之后,后又改成了成吉思汗高祖父之后。但在他自我标榜之时,不断有人质疑他同黄金家族无甚关系,甚至连远亲都算不上,于是最后他又设法迎娶了成吉思汗七世孙的某个公主,终于同黄金家族攀上了亲家。很多人都被帖木儿的身份弄糊涂了,原因就在于这前后的矛盾。”
小武大悟道:“可不是吗!不同的书上说,帖木儿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且又是驸马,可这两个身份明显是矛盾的!难道他是近亲结婚的吗?不,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尊贵的身份只是政治上的需要。除了最终当上驸马、终于给自己镀了层金以外,帖木儿其它的身份应该都是伪造的。”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帖木儿一直公开僭称为蒙古贵人,私下里却暗示自己是突厥人。原因是西察合台汗国并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又不断地向西扩张。”
“当西进到了波斯、伊尔汗国余部、奥斯曼突厥、金帐汗国等地区,那边的君主麾下都有着大量的突厥人;所以帖木儿不断在暗地里套近乎,以便在交战过程中促成对方的突厥军队突然反水。”
小武再次恍然大悟,点头微笑道:“我有点明白帖木儿多一些了,也更加清楚他是怎么打仗的了,真可谓‘兵不厌诈’呀!也太符合突厥人的反复无常了。”
八角咧嘴笑道:“帖木儿是一个无底线的实用主义者,只要胜利而不择手段。但他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却终身未曾称过‘大汗’,只在后期因为外交的需要而被称为‘苏丹’,算是终于赋予了自己一个中等头衔。”
“不然的话,帖木儿始终‘谦虚’而静静地当一个埃米尔(Amir)---这也让被他管辖的数十个苏丹(Sultan)浑身不自在。因为在伊斯兰教世界里,埃米尔的称号比苏丹的级别要低。不过这已经足以证明他的出身了---因为蒙古人都以称汗为荣,他也有条件称汗、却从未当过‘大汗’!”
小武张大了口惊道:“我从未见过像帖木儿这么低调的人!莫非他总是希望敌人低估他?而他的确没有当过大汗!显然是个突厥人……”
八角点头微笑道:“帖木儿不好名而好实,不肯‘慕虚名而受实祸’---这一点跟中国历史上的曹操有些相似。不过也正因为这种‘谦虚’,‘史上五大突厥’就没有排上他和他的子孙。”
“不然的话,若没有民族出身的争议存在,帖木儿明明白白就是个突厥人---那么帖木儿帝国就应该被算入‘史上六大突厥’了。”
小武惊讶道:“‘史上五大突厥’?你是指……”
八角二话不说,左手大袖一挥,一张白纸便从袖筒之中飞出,然后自空中螺旋而下,小武急忙上前接住,定睛一瞧,正是史上五大突厥重要君主的列表。
图表3史上五大突厥君主列表(选录)
小武一瞧,发现表格的前半部分曾经看过,便道:“原来有三个突厥、曾经在中国的北方,那是隋唐时候的东突厥、西突厥、第二突厥。后来在西亚又出现了两个突厥,即塞尔柱突厥和奥斯曼突厥,其中后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确实,这张表格没有把帖木儿帝国给算进去,可能因为帖木儿太喜欢把水搅浑,反而造成他建立的宏大伟业没有被算做突厥帝国,并且也不完全像蒙古汗国。”
八角点头呵呵笑道:“不错,正因为帖木儿的民族属性始终跨着突厥和蒙古这两边,所以两边都像、也两边都不靠,结果史上就没有了第六大突厥。”
“特别要说一下,当中国北方的三个突厥灭亡之后,残余部族不少西迁去了,但其中有名的也只有两个---塞尔柱突厥和奥斯曼突厥。”
“其中,塞尔柱突厥(Seljuk Turkey)曾经雄霸西亚、击退十字军,但后来为西辽所灭。之后兴起了奥斯曼突厥(Ottoman Turkey),即今地跨亚欧交界的土耳其(Turkey)。他们是如今唯一传承未改的主要突厥民族了,亚欧其它的突厥后裔均已式微。”
小武点头道:“这么说来,如今突厥人虽然还有传承,但已是固定在西亚、东欧之间了,跟中国再没有了任何关系。而中国突厥人的历史,已经随着隋唐的过去而结束了。”
八角点头笑道:“西亚后来出现的这两个突厥帝国也很有特色,首先其宗教信仰跟在中国之时不一样,是以回教派系而不是民族属性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塞尔柱、奥特曼是两个人的名字,说明他们转变成围绕本部落酋长为中心建立帝国,而不再追求统一突厥的理想。”
小武听到这里,皱眉道:“可是如今世上不是依然有‘泛突厥主义’的影响吗?有些土耳其人不是还认为、中国的新疆就是‘东突厥斯坦’吗?”
八角摇了摇头,捋须微笑道:“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在了解突厥历史变迁的人面前不值一驳。”
“中国北方先后出现的三个突厥确已灭亡,这一点毫无争议。突厥余部除了西迁的之外,留下的人都已融入了中国的汉族,比如唐朝时的著名大将阿史那社尔、阿史那道真、阿史那忠节等等。”
“汉化突厥人纷纷改了汉姓。比如突厥的王族姓氏‘阿史那’就改为史,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史思明就是典型例子。然而在塞尔柱、奥斯曼这两个突厥部落中,并无一个姓阿史那的酋长(代表突厥正宗)。这就意味着---汉人所融合的突厥主脉反比西亚的突厥余脉更正宗。”
图表4融入唐朝的突厥王族名人简表(选录)
小武点头道:“这一点我先前也略有所知,不过‘东突厥斯坦’所指的、在东方的突厥后人,应该是说维吾尔(Uygur)族人吧?并非说的是汉化突厥人。”
八角大笑道:“这就更没有道理了!维吾尔人在唐朝时称为回纥人。而中国北方最后一个突厥帝国、即第二突厥(或后突厥),正是被回纥帝国消灭、并顶替的。所以维吾尔人非但不能被当做突厥人,而且还是突厥的世仇呢!”
小武恍然大悟,微笑道:“中国的北方不再有突厥民族,原来不完全是汉族的功绩、也有维吾尔族的一份功劳呢!其实是汉人和维吾尔人合力消灭和赶走了突厥人!”
八角笑着点了点头,道:“消灭第二突厥帝国这一件事,对于汉族来说也没什么,只属于常规操作。类似事情以前有、以后还有。可是对于维吾尔族来说,能够顶替第二突厥在漠北的地位,就是踏上了人生巅峰!”
“彻底击垮第二突厥之后,回纥王立即上表唐朝,要求改‘回纥’为‘回鹘’,意指本族终于进化成了‘草原回旋之鹰’!”
“凭此战绩,回纥人终于在中唐版图上唱了一段时间的主角,并流传到后代而不至被人轻视。否则,它就只是漠北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部族,顶多被记上一笔‘属铁勒九姓部落之一’,然后就消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了。”
图表5大唐游牧民族部落姓氏集群(部分)
小武翘起大拇指、点头笑道:“有理,确实有理!若不是曾经踩着突厥民族上位,中国的历史上就不可能出现回纥帝国!而且维吾尔族的巅峰也很短暂,在唐朝以前、在唐朝以后,都不再有如此的荣光。”
“所以唐朝之时回纥顶替突厥,实在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可有些人居然将突厥人的终结者---回纥人---当成突厥人的后裔,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反向‘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