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家庭的核心基本都是我们的孩子,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一半以上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孩子展开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都喜欢能和孩子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如何能真正的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真的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
最近在学习樊登读书会中赠送的樊登老师的领导力课程,有很多收获,需要时间慢慢整理,今天想重点记录一下在第9课“如何快速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到的一个小点,关于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启发。这一个点也是在《正面管教》这本教育经典中被强调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自尊是一个孩子能够发展好完整人格的基础,越是有自尊的孩子越是会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而反之,那些自尊受到伤害的孩子会表现的叛逆、自暴自弃、不知进取,而自尊越缺乏,这种表现就越强烈。
为什么会这样,事实真的如此么?我们日常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网上找到的关于自尊的定义,“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
(在这里我们先不去分析过强或过弱的自尊可能带来的问题,仅仅简单讨论一下自尊带来的对于孩子性格养成的影响。这里仅仅是一家之言,没有过多的理论依据,仅仅是根据日常的生活进行的推演。)
一个拥有自尊的孩子,我相信会有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应该会表现出更多的自信,也会有更好的自我约束力以及更强的上进心,和父母的关系一定也会更加的融洽。而相反,一个自尊被伤害的孩子,我想他/她的自信同样会受到打击,相应的其自我约束力或者说自律能力也不够强,上进心也会同样被削弱,并且这样的孩子越叛逆,和父母的关系也同样越糟糕。
一个孩子是一个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问题的根源一定在原件上。谁是原件?我们,身为父母的我们。因此,对于孩子自尊的伤害,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父母造成的。这种伤害往往还不被父母意识到,它有时甚至还包裹着爱的外衣。
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1、让孩子怕你
如果孩子因为怕而妥协,那就说明你一定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管教下的孩子不会形成自我意识,而是屈于害怕,变得顺从,而随着孩子年岁增长,这种害怕不再具有同等的效果了,孩子就会变得不再顺从,而父母已经没有更好的方式去管理孩子,孩子也失去了建立自我管理的最佳时机,往往会对孩子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2、跟孩子订立物质奖励条件
这种方式我想是一般家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包括我自己的家庭也喜欢用,很有效果的一种方法,但是这是一种削弱孩子自尊的方式,它会造成孩子下意识的认为其表现是与某些奖励挂钩的,而不是其自身的一种追求,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这种方式越来越无效,并且妨碍了孩子建立自我追求的能力;
3、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和孩子划清界限
这种错误也是我们常犯的一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划清界限,“你看,我是不是不让你。。。”,“你这孩子真不听话,我早跟你说过了不要。。”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我们这种急于推脱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我们不成熟的表现。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和孩子共同承担,教导孩子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将错误推给孩子,让孩子在茫然失措中受到更多的伤害。
其实我们犯下的错误远不止这些,但是以此类推,我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检点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是如何伤害孩子的尊严的,同时学习如何去避免这种行为。
什么是正确的保护孩子尊严的方式?
1、肯定和鼓励
对孩子正确和表现好的行为的肯定是对于孩子的积极反馈,是养成孩子优良的行为习惯和自尊的最好方式。对孩子的肯定也是有技巧的,对孩子行为过程的肯定,要比对其行为结果的肯定更加有效。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科学实验,两组孩子,拼拼图,一组孩子在拼好后得到的肯定是“你们真聪明”,另一组孩子获得的肯定是“你们真是一群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孩子”。然后,科学家又给了两组孩子第二组拼图,这里面有容易的,有难的。 结果第一组孩子,普遍选择了较容易的拼图,而第二组则选择了难度更高的拼图。
因此,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去关注孩子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而避免用更加空洞的赞美。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孩子获得自信和自尊的基础,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不要和任何其他条件挂钩,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无私的爱他们,无论他们表现的是否优秀,无论他们是否犯了错误。
本篇文章接近尾声,由于我也是刚刚开始总结相关内容,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还没有包含进来,之前也是隐隐约约的拼凑起来,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在后续过程中会继续学习和完善,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和我们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