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回想购买这书好像是去年12月份左右,那会第一次在孔夫子旧书店上买书,想着阅读一些思维、逻辑类书籍,便随手买了这书与《自控力》。书很快就到了,刚买回时甚是心喜,但也只是偶有翻阅,一直都没能看完。而今,加入读书社一周后,我竟读完了一本。细想其中,既欢喜又感慨,不免有些好笑。不多说,还是聊聊书中的内容吧。
当我读完、合上《拆掉思维里的墙》这书时,脑海中只有这么一句话: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紧随着就是作者古典提出的诸多认识、理解,类似方法论等知识点:心智模式、社会系统、自我系统……
该书上架建议为:畅销•励志,想必这书当年出版时,应当是极为火热吧。从书目录看,共九章。就我个人理解,这九章分别讲述了:安全感、有趣、心智模式、成功、事业、生活、幸福、尝试、成长。在每个章节中,似乎都隐藏着一些世人常见的思维围墙,进而使得思维宽度、高度受到局限,很容易成为思维定势了。思维定势本无褒贬之意,但它有可能限制一个人长成自己的样子,不能听从、追逐内心的想法,不免有些可怜可悲。这是我在书中,读到最为深刻的感想。此外,还有一些零星唤醒、觉察。
第一章: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这章节说的内容、话题,不正是现今人们常说的“走出舒适区”吗?古人亦曾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类话语应当均属同一性质吧,都不难理解。但我在作者笔下看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它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它的奴隶们,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恶毒信念做水泥(p10)。细想一下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可以用来解释这荒诞行为背后的原因、动机。对多数人而言,恐惧、信念的影响较为巨大,人在面临危难、惊恐之事时,其精神状态会被绝对压制,而这信念的力量更是强大,如果连这信念都变得恶毒,整个人的思维就很可能被套牢、深陷其中。
为此,书中提到了一些应对之策: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作战,恐惧开始烟消云散(p25)。
其中,这“面对恐惧,触底反弹;小范围地冒一冒险”读到时,深感兴趣,前者我曾切身体验过,后者跃跃欲试。就“面对恐惧,触底反弹”这应策,我幼时亦曾经过,只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名堂。如今想来,恍然大悟。六七岁那时,我被迫搬到二楼,独自一人睡觉,夜里总梦见“怪东西”,常常吓得全身湿透。一晚梦靥之时,我又隐隐约约似在做梦般,感觉床尾有怪东西,吓得我直发抖,如今回想那种感觉还依旧很深刻,我那会怕是吓破了胆,竟有与它决一死战念头。也就那次后,它似乎在我梦里慢慢消失了,也许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恐惧”衍生出心理障碍。
此外,书中“心智模式”这个词语勾起我好奇之心。在整本书中,这个词语出现的概率极为频繁,似乎这思维里的墙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情况有着密切联系。而在心理学上,这“心智模式”又归属于认知范畴,一旦放大范围想要读懂、了解它,真不是件容易之事。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边读边记录些东西,以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